Archive for 10月, 2008
看到杂志的样子了 - [且行且记]
今天封面基本定下来了,大大小小的细节改了至少几十个版,明天给那家户外广告公司——他们答应帮我们在复旦对面的一个看板上放广告,13×5米的大看板,到时候一定去拍照。
更让我开心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版样出来,虽然创刊阶段人手不够,准备还不充分,,,但是看到版样我已经知道:那就是我要的范儿!我问负责杂志版面设计的海泉:“你等了一年多了,现在看到封面出来了,什么感觉?”海泉微微笑着说“终于出来了...”我说自己不太激动,其实想想不是的——这远比我拿到300万美金的时候更让我激动,因为要看着自己亲生骨肉,马上诞生了。戴乐说他一直很激动,刚来的美编小雯说她很紧张很兴奋,我们新来的编辑杜鹃很文静不爱说话,但我也能感觉到她的快乐。
几个人围在那台24寸imac前面看着创刊号的封面最后定版,办公室弥漫着兴奋和开心的分子,再过40天左右,那时候的创刊号应该已经拿在了我们每个人手中,此刻的我,无限期盼。
再战征途 - [且行且记]
邮箱里收到几封邮件,安排1、2周内的日程...忽然有种再战征途的感觉:似曾相识,遥远而又熟悉,有着某种期盼的同时又有很多不确定——其实,世界就是因此才有趣和好玩,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确知未来的细节,但我们可以展望并且去实现,而那些细节,正是最有意义的过程和体验。
我经常说自己可以“看到”未来,但却无“大师”天眼天耳的法术,唯有信心,唯有努力。征战之态久未有之了——而自己是那样喜欢投入战斗的感觉,只是并非,可常遇之。
悼伊 - [涌上心头]
前天,老魏说要写篇blog,我说先不要写吧,我忍着自己也不去写...可是,就在刚才.看到魔派的那个留言...我回复之后站起身来去洗手间,,,一下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打下上面那些字,再也写不下去...看到msn上,她最后和我的说话是10月7日,问我怎么看台湾问题,她比着很多同龄人有颗玲珑心,前阵子还从我办公室借了拍卖行的图册去看,说是忽然对一些绘画的东西很感兴趣;她看我blog里写“没有我芳”的时候,还鼓励我去“积极行动、主动争取”;而再早些的时候,她是我们的“专柜小姐”,我休息不好头疼的时候她到四川北路的医院帮我去拿“思诺思”,要不是魔派去翻出那篇blog,我甚至已经忘了最后的那句话,可是看到自己写的那行字,不由阵阵心痛,一下子悲从中来...
在周四确认之前,我甚至宁以不好的可能去希望她是做错了什么事暂时避开了人群,内心也不愿意去想那个最坏的可能,然而最终还是确认了那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结果...2、3天以来,白天还是为日常的琐事忙碌、加班,只有回到家里或者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想起来自己的一个员工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才不禁落泪...一个才仅仅24岁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她说从小看《红楼梦》自己中了红楼荼毒,谁知竟真的似晴雯一样红颜薄命...虽然我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但终究我们无法得知,她在那个世界是否开心快乐。
原本也想找出去年她在沙家浜的那张照片,可是那片油菜花应是还在,然而伊人,却已香消玉损...
我们都记得,这里曾经的一个倩影,永远....
细微之处,大象之形 - [杂说]
Bus的员工里面,有曾经员工因为自己座位上的电脑“蒙尘”未及时打扫被扣了绩效,这貌似是一件小事,但我想可以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Bus一直强调“令行禁止”,可是想让“80后”的同学们真正能有这种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除了不断强调之外,类似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培养,也是一种方式的推动;
第二、每次HR给新晋员工培训的时候,我想很多人未必真的去留意公司对大家都有那些要求,看过“十大理由”都记住了,但却把“十大要求”抛在了脑后,那么其实我们都知道:“十大要求”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全做到,而自己是否愿意不断在细节上完善自身,正是每一个人应该去正视的;
第三、想雄心勃勃做一番大事的,也都必须从一些小事着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是要从细节之处,一点一滴,坐言起行,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缺乏行动;
第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体存在,而是生活在群体当中,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都应该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的保护予以重视,而不是无视;
从新员工进公司开始,HR反复提醒大家注意保持工作环境卫生,但很多人并不把这个当回事,颇不以为然,甚至我想有人压根不会认为会真的因“电脑蒙尘”而会被扣绩效。然而可以想象一下:正是很多这种“不以为然”造成了工作中的疏忽、遗漏、错误和风险,而当细节的问题逐渐积累暴露,再去处理起来,却未必像当初那样轻而易举。其实,工作中远远有更多比“电脑蒙尘”更重要的事情要我们每个人要去认真对待,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儿戏的看待和处理——如何为之,存乎一心。
我经常说:“以小见大”,这即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也是选择取舍的一个依据: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宏大而短时间即可彰显价值的事情,更多的是工作中细节之处见真章——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心态、态度...高低上下更多的在工作细节中显现。所以以我的角度去看,有些闪光或者灰暗,也皆在平时的细微之处。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提出要做一家“企业公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一个企业不但对自己的股东、员工、用户、客户负责,还要更多的担当起企业公民的责任。可是这个“企业公民”说起来可大可小:可以动辄捐款亿万,也可以从身边点滴做起——放眼长远,企业应有更大的价值,然而更要立足脚下,才能积跬步而致千里。企业和人的成长,也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点滴累积之后的不断蜕变重生。
PS:这篇blog参与奇伟炫亮成功路话题第一期:细节决定成功,并非应景之言,却皆发自肺腑。
在“奇遇花园”的一个下午 - [且行且记]
第一个到奇遇花园咖啡馆的,是闹闹同学,我说“奇遇花园”有北京最好吃的匹萨请她尝尝,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感觉没有上次詹膑老板在的时候的好吃,可能只有詹老板在才能吃到最美味的匹萨~ 后来来了一位原本自告奋勇要到现场给我当助手的86年的小盆友,后来听说闹闹在,立马颠颠的跑来,坐在旁边做崇拜状——这个小盆友当时的表情,让我想起自己在香港大球场看许冠杰演唱会时的自己:那是面对偶像心潮澎湃无以言表之状。
下午13:30,开始有人面试的陆续来到,我让每人登记自己的名字,拿出之前打印的简历,准备面试...当我去了一趟WC后回来发现坐在我准备面试的位子上的竟然是feedsky的吕欣欣,我让吕胖子让位他还老大不情愿,不过吕欣欣知道是《城客》面试还是自己找了其他的位子,后来我一直在面试他走的时候过来打了声招呼也没有多聊。
开始和北京投简历来的同学面聊,很多同学都很有趣,提出的问题和想法也都是天马行空,绝对是《城客》要的那种范儿——来面试的有一半以上是Bus的用户,其中有一个参加过Bus的四周年庆典,并且把五周年的名额让给了现在是Bus员工的JoJo同学;还有一个之前看到我说《搜街》做的好很开心因为她是厦门人在北京,自然看过并喜欢《搜街》;朋友们经常说,北京的城市没意思,但是人有意思,当我听到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的时候,不时不由的微笑——每个城市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呈现出的是每个人对这个城市性情的延承,在上海呆久了很少听到“生猛”的话语,而有一个面试的是少数民族同学,上来就是一番“大炮”,我听了心里却是喜欢:这就是不同城市不同的“声音”,《城客》就是要记录和呈现这些声音。
短短的一个下午,其实准确的说不能算是“面试”,更像一个“见面会”,我重复了说了很多的话,希望能准确的传递一些信息:我们明年可能会在北京有office,前期还是想看看哪些文字和图片的内容是和《城市》比较match的,如果合适的话可能会和作者建立长期或进一步的密切关系——这是一本“新生”的杂志,不是一本一切都已经按部就班的杂志。
关于“新生”,和李翔见面的时候说到杂志我打了一个很贴切的比方,我说:“从无到有,这跟生孩子一样的,从两年前有念头‘要一个’,到一年前开始‘孕育’,现在是到了‘催产’的阶段,不容易啊!”
是的,我见证了《城客》这个“新生儿”的孕育过程,而更多的人——那些在奇遇花园见过面的,还有那些投了简历还没有见过面的(截至现在近1000人),相信他们都将会见证,《城客》的成长之路。
BlogBus新功能“博邻”上线:这当然也算是SNS - [且行且记]
10月15日凌晨,BlogBus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博邻”。
在“博邻”上线之前,业内已经风传BlogBus要做SNS——但我想很多人都未必真正理解到底什么是SNS,交友?互动?人以群分?这些就是SNS?百度一下什么叫SNS可以看到是这样定义的:“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对,没错,这才是SNS!
如果仅仅是添加了“好友”功能,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的话,我觉得并不能说就是真正的SNS,可是国内大部分自称SNS的网站,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而只是交友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通过Bus的管理后台可以关注到其他好友在Bus站内的“新鲜事”:看到站内好友的实时更新、参加了哪些站内活动等等,这不过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加强BlogBus站内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博客好友之间的“关注度”。但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SNS:SNS应该因“关系”发生“行为”或者通过“关系”达到“目的”——就这一点而言,国内的很多所谓SNS,其实并不能实现这样SNS的功能。
但是,如果开心网这种纯粹“打发时间”,玩“文字游戏”的网站也叫SNS,那么Bus的博邻当然也算是SNS,因为反正都可以看到“好友动态”之类的东西,但即使是这便算是SNS,也刚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最终会做到我们认为的,真正的SNS。
好在我们向来不扎堆,也不会在乎别人怎么去做,因为我一向认为:自己想做的有价值的事,一定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或者是别人做不到的。
至于SNS,不妨拭目以待,未来的时间还很长很远——这篇blog,只是留以为记。
关于杂志,和菜头的对话 - [杂说]
两年来,一直有人奇怪,为什么我要做一本杂志:守着互联网这个“新媒体”,做着时髦的“web2.0”,为什么我要去做一本夕阳西下的“平面媒体”?
第一,我想说:不是平面媒体已死,是一些做平面媒体的人脑细胞逐渐在死,符合市场规律的,做的好的平媒,一样在良性的成长;
第二,都说杂志会赔钱,却没几个人能清楚的说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杂志会赔钱;知道别人怎么赔钱的,你就不会赔钱,或者会少赔钱;最终,还会赚钱。
第三,最后要说的是:我压根不认为只要是互联网就是“新媒体”了,在我眼中,只有“立体的”、“互动的”、“跨界的”媒体,才是所谓的...“新媒体”。
———————————————————-和菜头的分割线————————————————————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你这份杂志的定位是什么?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http://chengke.blogbus.com 这个你看没,《城客》的官方blog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你的真实想法就是官方Blog的内容?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实事求是,不掺假
我真实的想法就是中国没几份真正好看的杂志,我守着bus上那么多好的摄影师设计师写手,不做一本杂志大卖我对不起自己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就是城市生活,而且是白领生活?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一本关注城市环境、建筑、商业、生活和人的杂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Newyorker》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纽约客,,,太知识分子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厦门的《搜街》,上海的《O2》 是我觉得好看的两本杂志
《0086》貌似不错,其实也空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什么时候让我看看。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新周刊一直在走下坡路,三联也有点太知识分子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换一种说法吧: 有视觉设计+图文俱佳+关注人文
这样说可以了吧~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嗯,听起来挺湿润的。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搜街》的视觉做的不错,《02》仿《ppaper》仿的有突破成功之处
但《搜街》和《O2》都小众,我要做给大众看的,一本好看的、杂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不可能是大众的吧
因为你这本杂志整体上感觉对品味的要求很高,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的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是大众——我们目标中的大众:都市人群,城市读物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嗯,明白了。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O2》是给文青看的,《0086》是给85后90后的新新文青看的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都能活下去么?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2年前看好《搜街》和《O2》,《搜街》当时还是DM,如今已经买了广州《市民》的刊号越做越好了
而《O2》,是2年前我唯一会自己花钱买的杂志,现在已经出姊妹刊《tea》了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嗯,看来消费人群还是起来了。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这些不是表面那些,,,是一些决定性的东西——其实不是人群的问题,是之前没有人做出来好的
O2开始就4、5个人,成本很低,靠口碑做的用户很忠诚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时尚集团、现代传播,,,都是卖广告的
真正把内容和视觉做好的,菜头你说说,你看得到的有吗
O2和搜街的主编,之前都不是做主编的,都做过广告、编辑之类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哦,你是想复制
不要用专业人士,好弄出差异感来。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不复制,,我的平台跟他们还不一样,我看不到国内有比bus这样更好的平台做杂志了,我也从来不会复制别人,你看看BlogBus像“复制”出来的吗
我们只要做一本,我们自己和读者认可的“好杂志”
我不是今天说,也不是几个月说,,我准备了2、3年才真的要创刊啊菜头,,,不是拍脑袋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晕倒,那就木有标准了。而是以感觉为主。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有标准的
你看看《城客》的blog,其实已经说明很多“标准”了:从选人到选题
我们要做的,是一本有内容、可读的、视觉呈现好的杂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TimeOut》呢?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对! 这个也不错!但是纯资讯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低端了一点。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觉得挺好!哈哈,真的!
《TimeOut》也是我偶尔会自己花钱买了看的杂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最近李多钰入主,才有了点人文的东西。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你看过10年前的新周刊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没有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新周刊》刚出来的时候,到2000年之前,都是很有看头的
“标题党”、“新锐读物”、“读图时代”,它做到了!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为什么都走低了呢?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人
团队
刚才说了,这些才是决定性的
还有就是自身的不断超越和突破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发生了什么?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新周刊的团队,,魂早散了
孙冕云游在外修仙一样,时不时的还会给《周末画报》写点字,可是新周刊却没人管了,令狐磊现在现代传播,帮邵忠做做杂志的样子
没有灵魂人物了,当然杂志也就没有灵魂和生气了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哦,你是这么看得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你怎么看?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我就没有看过几本杂志,活了33年,看过的杂志不超过100本。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如果说这十几年来我看过国内好的杂志,《新周刊》当年横空出世新锐无比,我排它第一;《财经》定位准确坚持调性赢得大批广告我排它第二;《三联生活周刊》厚积薄发但广告拱手让人排第三吧;后面基本上没啥了
时尚集团和现代传播的那些杂志是广告手册,现在能看的也就新生代的《O2》和《搜街》了,《0086》创刊时也说要让“所有被平庸和无趣弄到绝望的人感到希望”,可是视觉不错,内容尚缺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新周刊》当年太牛了,以新锐之锋利,挟标题之震撼,跨图文之精美,脱颖而出,不负“新锐”之名,至今我还没看到第二本像12年前《新周刊》那么有“生命力”的杂志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那得要一帮疯子
你觉得你从后台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有内容、有VC,我自己做杂志不会烧钱也不用担心什么投资方半途撤资,只要找到好的设计和编辑,没有道理做不出一本好的杂志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这两年多来,不断被人质疑到底杂志会不会做成,其实很多杂志做不好,无非几点:
1、一群有“杂志情节”而无商业逻辑的人,做了本可能内容不错的杂志,但没有好的发行和广告最后夭折;
2、有投资人头脑发热要做杂志,拼凑了一个团队,没有真正好的规划和管理,最后只是烧完钱完事;
3、有好的团队、做的也不错,可是没等到盈亏平衡那一天,投资人坚持不住没信心撤资了,又玩完了;
4、团队好、定位好、有投资,却要去碰“警戒线”自己找死,,,当年南方报业的《娱乐周刊》就是
其他的,,没了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菜头你相信我,杂志做不好的原因,,就这些了
天时地利人和,,没别的了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你都解决了?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1、我做杂志没什么情节,最多有也是一点点,我完全是为了补充线上线下资源,打造“跨界”媒体;
2、我们准备了2年多了,没有轻易的找几个人就来做了,至于团队和成本管理,那正是我们的优势;
3、这个杂志要做,是董事会早就通过了,董事会还整天催我怎么还不做——做是我决定的,只要没有大错,我们会坚定不移的做下去的;
4、我没那么无聊的去碰警戒线,那么多好玩的有趣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可以做,发神经了才会去做那些;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哪里可以找到当年的《新周刊》?
横戈 《城客》一天收到了200份简历 说:
我家里有,,我上个月让老妈打包了10年前的新周刊快递过来了,比比现在的新周刊,10年前做的真棒
和菜头—飞去来器 说:
嗯,我想看看是什么样子
《城客》创刊号征稿:《天空之城》和《N城:地下铁》 - [杂说]
《天空之城》的征稿:有关都市里摩天大楼的故事
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北京的国贸、香港的中银大傻、纽约的帝国大厦和之前的世贸中心、巴黎的拉德芳斯新区、迪拜的帆船酒店、吉隆坡的双子塔、台北的101大厦,或者其他城市的摩天大楼,只要您在这些大楼中工作,或者工作过,或者是你参与过这些大楼的建设,甚至是你有这些大楼建造过程中的照片,我们希望您写下您的故事,比如前些日子地震,您在这些大楼中是如何逃生的,再比如说,您在这些大楼的电梯中有过美丽邂逅,或者说您曾经在这些大楼里干过的一些糗事,这些故事我们都欢迎。
您拍摄的有关摩天大楼的照片也可以发给我们,目前我们需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迪拜帆船、台北的101大厦、纽约帝国大厦和以前世贸大厦的稿件和照片。
具体要求:最好是写一个或者多个有关摩天大楼的真实故事(纯评论性质的、抒发感情的或者诗歌暂时不需要)。
《N城:地下铁》的征稿:各大城市的地铁(轻轨、bus等轨道交通)
相信只要你生活在城市中,都和轨道交通打过交道,您也许在地铁上有过美丽邂逅,也许遇见过幽灵班车(好怕怕),或者是您拍摄过很多关于轨道交通的精彩照片,都可以投给我们,目前我们需要国内(香港、重庆、广州、南京、深圳)以及各个外国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的故事和照片。
具体要求:最好是写一个或者多个有关轨道交通的真实故事(纯评论性质的、抒发感情的或者诗歌暂时不需要)。
两个专题的征稿均要求:单篇文章的字数不少于800字,多者不限;照片的尺寸越大越好,200K以下的杂志没法刊登,附上您的联系方式,如果需要我们会跟您联系。
投稿,请往blogbus后台“杂志投稿”,标题中请注明“天空之城”,如果您没有bus的帐号请注册一个,以便从后台查看相关杂志栏目信息。
PS:如果关注《城客》的动态,请留意城客blog:http://chengke.blogbus.com
我们的杂志叫《城客》,我们在找人 - [剑胆琴心]
我们要做一本杂志,这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从2、3年前有计划做杂志到前一段的杂志征名,虽然动作不是很快,但一直在朝着我们要做的方向推进,之所以说是“我们的方向”,是因为我们有一些希望:我们希望这是一本“全新”的杂志;一本“互动”的杂志;一本“发现”和“呈现”的杂志——《城客》就是这样一本杂志。
之前想不到合适的名字,但BlogBus的用户有大智慧,贡献出了许多好名字,但我们一直没有公布杂志确定名字,是因为关于商标的注册需要时间——在征集的杂志名中,我们觉得最好的就是《倾城》和《城客》,查询商标注册发现《倾城》被去年被沈阳的一家传媒集团注册做了一本吃喝玩乐的DM,我们也乐于接受更多BlogBus的“乘客”喜欢的这个名字:《城客》,挺好的。
Bus的V5新后台,已经增加了“杂志投稿”的插件,我们还会用《城客》的blog和杂志的作者和读者交流互动,就这几天吧,可以正式投稿了(不好意思,之前投稿系统只是随着V5上线,但收到的好的稿件我们也会留用的)。
虽然说《城客》是一本2.0的杂志,有大量互动的内容,所以我们更需要优秀的编辑,《城客》的编辑面对的可能是全世界最广阔、最及时的稿源库,《城客》的编辑面对的是所有的用中文写字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记者——试想一下,做这样的编辑是不是很带劲!当我们编发的稿件,明天甚至下一秒就可能看到读者的反馈时,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
如果符合下面某条或多条者,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杂志编辑 2-3人
● 有强烈的“做一本好杂志”的愿望,并且觉得这本杂志就是自己一直想做的;
● 能够不断保持新鲜的理念,不管是对选题,对版式,还是对市场营销;
● 诸子百家的“杂家”,从神七上天到娱乐时尚,从玩物设计到柴米油盐,都有兴趣,更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 有环保意识,关注城市和生活环境,因为,至少要和这个杂志的灵魂保持一致;
● 经常会有一些灵光闪耀的创意,并且能够采编合一,操作专题并对版面设计、文字、图片有自己的感觉;
● 从选题开始就能够全盘把握,有时候也许还要和美编叫板;
美术编辑 1-2人
● 厌倦了那些枯燥无趣的版式,对杂志的排版有新的想法,总想寻找一些新的视觉效果;
● 文字对你来并非是没有意义,每一个版面制作之前,至少会去读过一遍文章,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 对摄影、图片、版式都追求完美,甚至会为用几磅的边线而反复尝试;
(编辑和美编工作地点是在上海)
驻各城市特约记者 若干
● 对发现和记录城市有兴趣,了解你所在的城市,知道这个城市将要流行什么,正在流行什么;
● 有采访经验或者想去尝试采访,最好还要会拍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保证质量的稿件,并提供照片;
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可能是一名资深记者,也可能是从事广告、创意、设计工作者,或者只是一个热爱写blog的blogger,都成。
如果觉得自己或身边的某位朋友符合上面的某条或者多条,或者长时间有冲动想试试做一本新杂志的话,不妨投份简历或打个电话:简历投给 editor@mygazine.com.cn,电话打021-61249420-114 找戴乐,他管这事。
(注:邮件可以24小时发,电话最好是下午打)
想想看:在全球的平面媒体都觉得受到网络冲击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跨界”的媒体平台让你在上面折腾,该有多好玩?我们期待这是一本好杂志,我们也期待合适我们的人加入。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2年07月
- 2011年10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 2005年04月
- 2005年03月
- 2005年02月
- 2005年01月
- 2004年12月
- 2004年11月
- 2004年10月
- 2004年09月
- 2004年08月
- 2004年07月
- 2004年06月
- 2004年05月
- 2004年04月
- 2004年03月
- 2004年02月
- 2004年01月
- 2003年12月
- 2003年11月
- 2003年10月
- 2003年09月
- 2003年08月
- 2003年07月
- 200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