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9月, 2008

北京六日【四】:贡院五号的川办餐厅 - [且行且记]

从首都博物馆出来,我们直奔一个老横N年来一直想去却总总未能了却心愿之地。

  贡院头条5号,四川省驻京办事处:
  

  这里有名不是因为办事处所在,闻名遐迩的是因为川办的餐厅;
  可是,实在一般,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味
  

  旁边也有一个地方闻名遐迩:贡院六号;
  据说当年刘永好来看房子因为没有预约而被拒
  可是我实在看不出这里连绿化都没有的楼凭什么卖的那么贵?
  

  从川办出来,约了李翔、阿东和HJ,我们一行人去了景山东门的一家咖啡馆;
  旁边却是京师大学堂遗址,北京城随处都有历史的故事啊….
  

  北大前身的旧址、往昔的大学堂现在已经变成普通人家的院落
  

  这一日,是唯一没有“办公”的一天,阿东却是想和我聊聊如何做一本视觉绝佳的杂志...我们穿梭在北京城的现代和古老之间,心中规划的,却是一本描绘现代城市的版图的新刊——相信那将是一本很棒的杂志。




浏览数:星期一, 09月 22nd,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北京六日【三】:青年湖和首都博物馆 - [且行且记]

  第三家青年旅馆是位于青年湖后街的安途国际青年旅舍,照片上的样子还可以,其实环境也很一般,毕竟170元/天的价格,也不必抱太多希望。

  
  

  安定下住处,直奔木樨地的首都博物馆,约了李翔还有“hi百度”的产品经理去看《中国记忆》瑰宝展。

  

  在首博门口看到一位穿汉服的姑娘,神态旁若无人,尤为自然  
  
  
  相信这个不用我说,历史书上都见过的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
  

  甲骨文
  

  表情丰富的乐俑
  

  德化窑观音像
  

  青花瓷
  

  首博象一切游览地一样,不能在假期前往,人满为患——如同长城,这次也胎死腹中。

浏览数:星期一, 09月 22nd,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北京六日【二】:炮局工厂 - [且行且记]

第二天,继续“国际青年旅舍”的体验,这家“炮局工厂国际青年旅舍”是新开的,在雍和宫后面“炮局头条”胡同。

  炮局工厂
  

  大门
  

  前面酒吧的外国爷孙
  

  内院,据说炮局的饭做的不错,可惜只住了一天无缘品尝
  

      入住在左右“天天防火,日日安全”的房间里
  

  安全生产
  

      旅舍一角
  

      有自行车出租
  

      看到墙上的涂鸦我非常确定的是:这里应该是innocent_sin来京入住的首选 
  

  不要以为Loft有多浪漫,这是我住过条件最简陋的一个地方(当然150元/天的价钱在那儿放着),当然,应该是摇滚青年和朋克党的最爱——从我睡觉的时候外面就有人在弹唱,早上醒来的现场版的演奏依然还在,还有人专门跑到这里酒吧的二楼包场开party。

      这里只住了一天,因为实在是有些不习惯,不过青年旅舍还是要比如家之类的好玩很多。

浏览数:星期三, 09月 17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北京六日【一】:流水账 - [且行且记]

  这次出门打定主意要省钱:坐火车(软卧比飞机便宜一半)、住青年旅舍(性价比之最)。很久没做过火车,在上海开往北京的T22次上倒是上美美的睡了一觉。

  早晨七点
  出北京站,打车到故宫东华门。

  东华门向北200米,北池子大街二条
  

  “北平国际青年旅舍”
  

  进门很有回到丽江的感觉
  

  四合院改成的青年旅舍,一个久违的庭院
  

  庭院一角,也能看出主人的别具匠心
  

  上次来住的东华门前的“木棉花”设计酒店,其实都在皇城根附近,我安排好房间,沿着北池子大街向北走,看到的是晨曦中的故宫城墙。
  

  在这次北京之前,住过两家
国际青年旅舍:一家是杭州的江南驿、一家是成都的龙堂;在龙堂我办了一张yha会员卡,我不是“五星(级酒店)爱好者”,也不是如家、汉庭的拥趸;后来发现物美价廉又兼有个性的青年旅舍才是自己的最爱,作为创业和创意公司的CEO,出门住青年旅舍应该是老横以后的首选。所以,这次来之前做了功课,选定了几家国际青年旅舍,作为这次北京“yha体验之旅”的必修课。

  东华门北池子大街因为地理位置好,“北平青年旅舍”条件也是相对较好,290-390元/天的价格在青年旅舍中绝对是高价,在随后几天里,老横转战“
炮局工厂”和“安途”,价位仅在150-170元/天。

  
上午十点
  去跟
Jenny老魏会合,拜访某国际4A,然后中午和庄老师共进午餐,席间听到段子无数,而老横新蓄的胡子也被Jenny同学和庄老师拿来戏谑一番,一顿饭吃的甚是开心。

  下午二点
  东方广场,律师事务所,谈公司新的规划和架构,在东方广场我专门又去拍了“飘一代”的雕塑——两年前,在这个雕塑前的我,究竟有多少变化,其实自己最明白。
  

  下午四点
  还有点时间,我给方军同学打了电话,去参观搜狐这家“大互联网公司”,进门先去看怀孕八个月的于威:我看到“老母鸡”于威同学滚圆的肚子不禁伸手摸了摸说:“看来是真的!”然后跟着方军在搜狐转了几圈之后得出的结论不外是:“不过如此”。虽然这么说,但其实在门户当中,我觉得做得越来越有意思的,唯有搜狐。

  晚上七点
  
梁宁帮我约了粱肇新梁大师,在积水潭向西300米北京地铁大院的“嘉禾园素食”,席间蒋涛、梁宁、粱肇新和另外一位广告公司的朋友,大谈太极、形意、风水、四柱...最最让我意外的是梁大师对《推背图》的见地之深,实在让我惊叹!这几个人当中,梁宁信的是基督,蒋涛是吴式太极正式弟子,粱肇新则师从形意,而那位“第三种人”老兄刚刚皈依我佛拜在东南亚一位高僧门下——后来才知道,这几位原来都是“珠海巨人”即史玉柱的旧部,看来史玉柱旗下果然皆非凡人,我也对写程序人的看法有了180°的大转弯,当年有谁没用过粱肇新的“超级解霸”,但有几人知道梁大师精通易术?而CSDN的掌门人蒋涛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推广也让人深感佩服,这一晚,老横始信仙道。

  虽然此次来京是有要事,可是对我来说这一晚可能却是收获最大——试问有几人可以明心见性,又有几人可以通晓未来?

  PS:老横现在出门早已不带数码相机,200万像素的iphone,对于老横这样鄙视“器材论”的摄影菜鸟,已足够。


浏览数:星期二, 09月 16th, 2008 未分类 2条评论

BlogBusV5.0,崭新后台,重装上路 - [且行且记]




  从几个多月前白鸦来访,我们一起讨论需求和交互,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究竟如何把越来越多的需求按照我们的风格呈现,既满足不断拓展给用户新的服务,又能提升良好的用户体验,这貌似一直是网站的一个矛盾所在。

  从二个月前做的30多个不同的demo中,我们选出了最后的设计风格,当时我说“如果是这个样子,我最多打70分”,接下来在选定的样式基础上,Bus的设计师大大小小修改了几十次,很多地方是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比较、斟酌,最后一点一点呈现出来的,是让我们越来越满意、越来越欣喜的一套崭新的后台UI!我最后给这次后台设计,打了90分——这是Bus历次后台升级我最满意的一次

  “简单、易用、人性化”,这是我们在2003年就对BlogBus的UI设计提出的要求,可是一直以来,我们自己对Bus的UI并不满意,随着功能和应用的拓展,这种不满在我们自己内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次负责改版的设计师,本来之已经跳槽到了携程,听说我们要动手改Bus的后台,忍不住想在这个“历史时刻”大显身手又回到Bus来,并且还将负责整站UI后续的不断完善,相信我们会给用户提供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

  其实,这次后台改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UI的提升,更重要的,我们在这个全新的后台,除了Blog的记录和分享,还会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体验,或许有一些所谓SNS的东西,但绝对没有什么“抢车位”、“买卖朋友”之类的东西;我们希望这个新的平台,能够给用户自身带来更多的价值,而不是像某些打着“口碑营销”的幌子,干的却是伤害用户体验的事情。

  同用户共赢——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随着越来越多新增加的功能和应用,同时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谁说不可以做到?这正是BlogBus要做的,也是BlogBus必须做到的。


浏览数:星期四, 09月 11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一则新闻 - [Blog杂说]

  MySpace中国区主管罗川已辞职

  完全正常的结果,也是一年半之前就意料之中的事情——我相信的事情都会变成现实,一件件的。

  重复一下下面自己说过的话并非是幸灾乐祸,而是说:商业的东西,绝对是有商业逻辑存在的,明白商业逻辑,也就知道成败胜负的可能,可惜很多人并不明白。


Myspace面临的中国困局 


   随着web1.0时代的外资互联网巨头eBay、Yahoo、Amazon等在中国屡屡碰壁,web2.0时代的“新贵”们依旧对中国这个“未来最大”的市场虎视眈眈:先是是韩国第一大网站Cyworld抢先于2005年进入中国,之后美国最大的网络社区Myspace一直待机而动。在2006年做了大量“投石问路”的工作之后,岁末年初之际,Myspace终于宣布正式进入中国。

  在展望Myspace未来的“中国命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web1.0的前辈们——之前的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收获”:雅虎从1999年成立中国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到2004年初把雅虎中国交给了周鸿袆,再到2005年下半年把雅虎中国卖给阿里巴巴并注资10亿美金入股阿里巴巴,基本算是“投降”了;eBay苦撑数年也最终放弃,将收购来的易趣打包卖给了TOM;亚马逊则是以收购中国本土电子商务网站卓越的形式进入中国,但结果却让卓越的竞争对手当当迅猛发展最后赶超;而在美国创造了无数神话的Google在中国的发展也颇为不顺——先是李开复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后又有周韶宁、王怀南因Google中国业绩不佳身陷“离职门”,而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下降似乎又为跨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内“水土不服”写下了注脚。

  那么web2.0的新贵们是不是能打破“水土不服”这个噩梦呢?先于Myspace之前进入中国的Cyworld似乎依然困顿其中:由于Cyworld在韩国获得的空前成功(80%以上的女性上网用户,日收入百万美元),使其想“复制”这一模式到美国、中国、日本甚至欧洲;自2005年5月Cyworld正式进入中国以来,做了大量的市场宣传:校园、户外、平面媒体,大把的钱砸下去之后结果似乎依然不尽人意,没有任何迹象说明Cyworld中国能重演Cyworld在韩国的成功。而本土的腾讯在这1、2年内却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其“跟随”战略不知道是否让Cyworld大为光火——因为腾讯诸多产品其实和Cyworld如出一辙:从AVATAR(虚拟人物形象)的设计到QQzone的服务,那只小企鹅成为Cyworld中国面前难以超越的对手。

  如今,轮到Myspace上场了。

  在Myspace正式进入中国之前,新闻集团(News Corp)做了大量相关的筹备工作:据传邓文迪投资了5000万美元给IDG代为管理,同时为Myspace物色合作伙伴,而IDG则想把自己投资的Blogcn或POCO卖给Myspace套现;后又传出新闻集团和IDG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以和本土一家创业公司以合作(各占50%股份)的形式运营Myspace中国,由MSN前中国区总经理罗川出任MySpace中国区总裁,可谓是一路高调挺进。在Myspace中国网站(http://www.myspace.cn/)上可以看到这些的字样:“中国领先的Web2.0网站正在建设中  北京麦斯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无疑,这是跨国互联网公司又一次在中国落子布局。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些在国外获得成功的网络公司在中国却都折戟沉沙?Myspace面临的依旧是一场“中国困局”吗?

  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跟其所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而国内外的社会环境、人口知识层次的构成、生活习惯、消费水平、文化差异、政策倾向——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国外模式是否能够在国内复制成功。而跨国公司试图打破“环境差异”这个瓶颈的策略不外乎实行“本地化”,但事实证明,仅仅经营形式上的“本地化”并非是打破这个瓶颈的法宝:无论是雅虎试着启用本土团队,还是Google在中国的大批募员,终究改变不了的是“中国团队”依旧要听从于美国的最高管理层,而象eBay这样事无巨细都要上报总部等候批复的跨国企业,想在国内虎狼成群的互联网竞争中胜出,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一流的办公环境、一切按照总部制定的工作流程、不考虑成本而希望快速抢占市场...“拼钱不拼命”是跨国互联网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如果一切都能用钱解决,那岂不是太容易了?

  对于Myspace这样势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面临的问题,永远不是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在和浸淫中国市场、谙练游戏规则的本土公司竞争时如何更快、更狠、更强;问题在如何克服自身反应迟缓机制笨拙、无法迅速出击或者还击。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说:“至少有100家想融资的网站说自己要做中国的Myspace”,虽然这些急于想圈钱的网站不知道“跟随模仿”很少有出路,突破创新才更有可能获得VC的青睐,但由此也可以看到Myspace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同样,跨国互联网公司想在国内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江湖延续自身的模式和价值,需要的不是经营形式上的本地化,而是在“本地化思维”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找准门槛拉大距离——如果只是一味的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最终还是不免败走麦城。

浏览数:星期三, 09月 10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话剧《茶花女》,浮光掠影的想起很多 - [涌上心头]


  昨晚,和一位同学一起去上海戏剧学院剧场,看了话剧《茶花女》。老横最早看的《茶花女》应该是小时候老妈给我买的连环画,当我看着话剧一幕幕的场景和服装的变换,甚至认为雷国华导演肯定也看过那本《茶花女》的连环画。然而,在剧场中坐着的我,想起的却绝不仅仅是这些。

  追求物质还是选择爱情、寻找幸福抑或是放弃自我——虽然那其实是小仲马和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的故事,但是隐隐绰绰的,我看到想到的竟是身边的人影。所谓十九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的演绎,现在看来自然也并无稀奇,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似乎永远都有些矛盾:现实生活中有人选择做“茶花女”,有人选择女性的独立自主...问题是,哪种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

  某人从小因为美貌而被溺宠,长大却不愿找那种有钱无趣的暴发户,但自己也无法和她希望相处的人在精神上能够有所分享;
  有人一路被无数男人追逐,虽然并非嫌贫爱富,但却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真正想要,所以一个个的试下来,早已麻木异常不知所终;
  还有说“没有我芳”的,却已不相信某些东西的存在,对事对人淡然相处却也能诸多应付,好在独立自主且还有无边想象;


  看完话剧和那位老同学坐在复兴路的Boonna,除了聊到各自的公司在做的事情,聊到恒指A股石油白糖之外,还聊到一个人——我和这位面对面的同学,和那个人却有着类似的情感,两个而立之年的男人,因为那个人的一些选择,竟都产生一些忧虑...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拉着自己不致迷失,但对某些事某些人却是无能无力。

  这些年,有些人,一些事,让人只能感慨造化弄人,本就如此;就如同《茶花女》不是一个跟我们无关的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社会和生活的重复再现。

  写这篇blog,不仅是因为BlogBus是话剧《茶花女》的媒体支持,是因为雷国华导演排的话剧,总是辛辣深刻直指人性:上次是名剧《偷心》,这次则再塑《茶花女》,都是见功见力的上佳之作,而在不久的12月份,雷导将会再执导我们的年度话剧《阿尔法女郎》,则更令我有无限之期待。



 

浏览数:星期一, 09月 1st,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