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7月, 2008
以为记 - [饮食男女]
某日和某人MSN:
吾曰:“天涯何处芳草...”
答曰:“可是都没有我‘芳’!”
甚强,以为记。
万幸没做公务员 - [撒欢儿]
周末在家读了半本贾志刚的《副处长》这本被称之为“史上最牛官场、职场进化手册”,看到我凉气直冒、后怕不已——假如当年从了老爸,进某个衙门口,虽然自己肯定不至于和书中主人翁如出一辙,但定可看到身边和书中主人公诸多相似之故事,而自己不免也更多纠结。
其实从小就看机关里的那些破事儿,从心里就没待见过,曾经说过把老爸气得半死的“豪言壮语”:“宁可去要饭,不当公务员!”我说这个是有道理的:即算是破落到要饭的地步,也只是厚着脸皮求个温饱但还算自由自在,还不至于处心积虑的害人害己,更别说察言观色溜须拍马请客送礼~~《副处长》简直就是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不是高官,而是底层官员怎么混日子的现形记。
想老横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放学也不时往市政府大院跑,爬在老爸的办公桌上写写作业什么的,但对那个放满报纸而空气沉闷的地方,竟是有种说不出的,,,那种感觉就像在被一个毫无生机扼杀生命的沉笨的怪兽吞噬在体内。
当老横大学毕业之时,老爸骄傲而兴奋的告诉我说:“你是xx市该年唯一被分配到在编公务员队伍的大学生,全市只有这一个指标!”我当时的感觉,就像要去吃一只人人羡慕都想争吃的红头大苍蝇,自己却唯恐避之不及。还好年轻的摩羯之心已然明了:那一纸指标是满足老爸自我的心理安慰,而不是我要的人生。
读《副处长》的时候,我心中忽然有无限的光明和坦荡:自己的生命万幸没有消耗在那个怪兽体内,真好。
关于走私的故事 - [剑胆琴心]
和Emile在MSN聊天:
横戈 说:
前几天在北京
横戈 说:
梁才女讲故事
横戈 说:
有个是关于赖昌星的
横戈 说:
很励志的故事
老哥EMILE 说:
嗯,羡慕你呀
老哥EMILE 说:
又见才女了
横戈 说:
说赖当初下定决心做走私
横戈 说:
借钱,,,从开始打算做,到做第一单,准备了几年
横戈 说:
前三次,,全赔进去了
横戈 说:
血本无归
横戈 说:
第一次赔了,他还干
横戈 说:
第二次赔了,,,还干
横戈 说:
第三次所有人都认为他绝对死心绝望了
横戈 说:
他咬咬牙,又干了第四次
横戈 说:
结果,,,赚了
老哥EMILE 说:
嗯,是的呀
横戈 说:
我听了特别多感慨
老哥EMILE 说:
就和吃包子似的,吃两个三个不饱,就不吃了,那还是不饱
横戈 说:
VC永远不知道这些
横戈 说:
只有创业者知道
横戈 说:
不是包子的问题
横戈 说:
是信心,永怀希望的信心
老哥EMILE 说:
都是积累的过程
横戈 说:
百折不挠的信心
老哥EMILE 说:
心理承受力,信心,都是积累
老哥EMILE 说:
放弃的人,没有积累
老哥EMILE 说:
坚持的人,有积累
老哥EMILE 说:
所以会更坚定
横戈 说:
千锤万击的信心
横戈 说:
永远打不死的信心
——有些事情,永远没有别人知道,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切。
PS:《东方企业家》的某位美女记者看完我贴出来以上的对话后,又有了以下的对话:
zhlin 说:
在中国做企业 最大的精髓就是 搞掂当官的
横戈 说:
胡扯
zhlin 说:
以后也许不行了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横戈 说:
永远不是
zhlin 说:
噢
zhlin 说:
我还以为永远是呢……
横戈 说:
建国就是创业
横戈 说:
建国的大帝,,,有哪个是巴结当官的?
zhlin 说:
恩 接着说 我听呢
横戈 说:
自秦以降,都是创业者足够强大坚强
横戈 说:
决定的力量如果是巴结官员,就没有创业和朝代的更迭了
zhlin 说:
恩
zhlin 说:
五年以后你的blogbus会变成什么样子?
横戈 说:
我不预测这个,我只知道会按我想的做下去
zhlin 说:
那想做成什么样呢 总有个梦想吧
横戈 说:
就是“按我想的做下去”
横戈 说:
我想的会变的
zhlin 说:
成功这个事情 挺偶然的
zhlin 说:
一百个偏执狂 最后成功了一个 大家看到了
zhlin 说:
我们就会觉得 偏执狂会成功
zhlin 说:
我觉得 成功的那一个 也未必比不成功的99个 多了什么
zhlin 说:
运气挺重要的
zhlin 说:
不过我承认 坚持 是必要条件
横戈 说:
那99个肯定不是真正的偏执狂
横戈 说:
没有运气这回事
横戈 说:
绝对没有
横戈 说:
有也是因为偏执,创造出来的
牛仔很忙 - [且行且记]
上帝创造世界,
一周只有七天;
公司、网站、杂志,
一堆的事等着要忙;
招人、开会、谈心,
这些没人可以替代;
E-mail、PPT、Blog,
好多东西等着要写;
游泳、瑜伽、网球,
不锻炼还真的不行;
另外还要去学英语,
牛仔、真的、很忙!
每个人都有一个想飞的梦
我有一个朋友,女孩子,很漂亮,小时候学表演,后来大学读的播音,中间自己跑到西安半年读英语,大学毕业之后做主持人,换过三个电视台,北京、上海、重庆、内蒙、江苏、广州...在这些城市里换过很多不同的工作,用她自己话说“没有比我更折腾的了”,其实,她只是不想过那种按部就班,或者要看人脸色的生活。
后来这个朋友认识了一帮航空公司和航校的朋友,在驾驶舱里“飞”过之后就喜欢上了飞行,铁了心的想“飞”,并把能“飞”当成了最终的目标,千方百计的打听哪家航空公司招空乘、哪个航校可以学私照(飞行执照),并且为了实现可以“上天”做了种种努力,最后终于被一家航空公司空乘录取,我跟她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去做空中小姐,空乘其实跟一般的服务业没什么差别,而忍受的刁难和委屈却远远比一般的服务业更甚,真的要想飞就去当飞行员,当什么空乘呢!”然而对她来说“能飞”已经是很不错了,飞行员当然是最理想的,可是实现的难度太大太大了。然而,虽然进了那家航空公司的空乘,她却并没有完成培训,最后越来越想放弃了要“飞”的念头,但还是托朋友打听哪里有能“飞”的机会。
前几天,这个朋友来上海,参加吉祥航空的飞行员录取考试,来之前她告诉我,希望太渺茫了压根没指望能考上,更多是准备在上海租个房子,找家影视文化公司,找个工作安定下来。谁知道,连续三天的体检、考试,最后竟成为唯一被录取的女孩子,马上要去航校入学——等待她的,不出意外的话是二年航校学习的生活,之后就是在固定的航线,开着吉祥漂亮的紫色机身的飞机,在蓝天白云中穿梭往返。
我问她:“知道自己确定被录取的时候,什么感觉?开心吗?”她说没有,甚至毫无感觉,我说跟我完成第一轮融资一样,无甚欢喜,内心平静,一点点成就感都没有...她说是的,因为太多太多的期待和等待,已经耗尽了心神,有的只是疲倦甚至是麻木...
我给她推荐了《立春》,这部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蒋雯丽演的那个王彩玲,与其说是对艺术的追求,还不如说是对自己人生的筹划,历尽千重,想要的只不过是自己设计的人生。关于《立春》,我一直想专门写一篇blog。
飞行之梦很多人都有,能展翅上天的却有几个?而当我们真的可以展翼翱翔,是不是就是真的万里驰骋搏击长空了?其实永远不是,无论何时何地,总还是会有束缚。无欲无求才能无拘无束,不惹尘埃才能随心所欲——能做到无欲无求不惹尘埃的又有几人?我们能做到的,是知我所欲但求灵台清明;我们能做到的,是万钧之重仿若清风拂体...能做到这些,或许身子可以放轻一些,可能离放飞身心渐行渐近矣!
每人都有一个想飞的梦,翅膀却藏在我们身体里面;是否能够最终飞翔,在于我们是否去寻找并且发现,而摔打和煎熬,却正是练就成长之翅的必然。欣然看天,坦然望地,想飞的人们,必须攒齐自己体内全部的力量...
又想起《悟空传》里的那句话:“等到那一刹,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直指向苍穹。‘来吧!’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
想做一本杂志,名字还没想好
好吧,我先承认:我们一直想做一本杂志。
从两年前开始,我眼睁睁看着BlogBus 上大量优质的内容被淹没在众多的blog中而没有被更好的方式呈现,就想搭建更多的“架子”来呈现这些内容,但那时时机还不成熟,只是有心无力,因为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两年来,无数的人告诉我做一本杂志的辛苦不易和杂志作为“夕阳媒体”的没落,对我要做杂志的前景表示怀疑或否定...还好,象之前其他选择一样,我一直坚信我们如果做一本杂志,一定会做的很棒——无论内容,还是价值。
两年当中,我买了国内外无数的期刊杂志,我甚至跟朋友说:“上海杂志种类最多的地方是在我留给我们编辑部的那个房间”:那里至少有上百种、甚至还有一些只有在某个城市才能看到却做的非常不错的杂志,然而比较来去,真正面向读者的好杂志简直可以说少之又少。所以,一年前写过那篇《你喜欢哪本杂志》, 虽然当时对杂志还停留在比较浅的认识,但从那个时候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杂志已经逐渐有了一些轮廓:
1、这是一本倡导城市和人、建筑和环境、关注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杂志;
2、这不是一本“时尚”类的杂志,这是一本偏人文和视觉呈现的杂志;
3、这本杂志不是Bus网站的附属,而是独立的刊物,Blogger内容不会占到杂志的五分之一,并且只有像N城漫游记这样的内容和专题才会纳入杂志的考虑范围;
自从知道我想做杂志,身边无数在媒体从业的朋友告诉我,做杂志的风险和杂志本身在广告市场份额中比重的下降——没错,这些都是在我了解之后才决定要做的,因为,我知道我要做一本什么样的杂志,一本给谁看的杂志,我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我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作者和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什么“杂志情节”,杂志只是对我们自身商业价值链的搭建和补充。
因而,这1、2年中,我和很多人谈起要做的这本杂志,也为这本杂志做了很多的准备,编辑、设计、发行、销售,很多环节都一一的斟酌,但因为主编的人选问题一直迟迟没有全面启动杂志,但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我们的编辑、设计都在等着,希望早点看到创刊或者试刊...终于,可以开始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想了很多名字,但至今还没有最理想的。
最早我们想用《都市客》,并且和都市客网站谈过N次,可惜最后都市客被邵忠的现代传播全盘收购,用这个名字基本不可能了,后来想用《城志》、《城中誌》、《城视》...但终觉不妥。所以想请Bus的用户和读者(以后也可能是杂志的作者和读者)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名字,如果有哪个名字被选用,除了这本杂志的永久赠阅,我们还会送出一份特别准备的大礼。
如果你灵光一闪,想到的很好的名字,不妨发到这个邮箱:editor@mygazine.com.cn,并且附上你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期待着...这本新刊,就是你起的名字。
PS:最后说明一点,我们不是一家“博客网站”,我们是一家公司:“上海博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BlogBus、Yohocity、和杂志,都只是公司“立体媒体”平台其中的一部分。
泰康路上的大排档
晚上在家洗澡的时候想起来一些事,就给程亮打了个电话:“光头,你blog上写的那家大排档在哪儿,出来聊聊吧。”
在去泰康路的路上,程亮问我:“咱们认识几年了?”我说三年多了吧,他一阵感慨,为这几年的变化也为他之前倾注心血的那个网站,我则写过“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就很开心”,两个人还是颇有些眼缘的。
在泰康路靠近瑞金路的那家大排档,两个短裤男,要了三五小菜、两瓶啤酒,到后来我打着赤膊,他从要拍的新电影聊起,给我讲那个他想象出来的故事,然后聊到电视剧、聊到他的新网站...我想说,只有某些人才能做某些事,也只有某些人才会去做某些事。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有诸多计划,比如三年前,我跟这个光头说:“让你徐家姐来写blog,我们捧红她”,当时程亮觉得没把握,后来就眼睁睁的看着新浪拔了头筹,而关于那个网站,本来俩人亦有不错的想法,但最后终是未遂...然而,其中的判断和信任,却是存乎一心,我想最终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还是会和这个光头,什么时候合作一把的。
夏日的晚上,看着排档老板背上刺的那条大青龙,我和一个光头面红耳酣旁若无人的在高谈阔论,心中都在憧憬着未来:那天真的孩子和姑娘的酒窝、还有那绿绿的树,和暖暖的风。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2年07月
- 2011年10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 2005年04月
- 2005年03月
- 2005年02月
- 2005年01月
- 2004年12月
- 2004年11月
- 2004年10月
- 2004年09月
- 2004年08月
- 2004年07月
- 2004年06月
- 2004年05月
- 2004年04月
- 2004年03月
- 2004年02月
- 2004年01月
- 2003年12月
- 2003年11月
- 2003年10月
- 2003年09月
- 2003年08月
- 2003年07月
- 200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