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4月, 2008

柏杨去矣,且留书香

    
    

  记不清楚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读的第一本是他那本《丑陋的中国人》,后来陆续买了他其它的书,有些集子在豆瓣上找不到,但他的那些文字却是记忆犹新:如果说郑渊洁的通话打开了我心灵之窗,金庸的武侠展示给我看到不同的人性,那他的杂文则是让我体验了另一种文字的快感——记得读他的书最多的时候,教我语文的老师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为什么作文都写的如此犀利?”是的,因为那段时间读的最多的正是他的杂文:他就是柏杨

  时光匆匆,十几年过去,自己从少年到青年,幸而不算荒废,杂七杂八读的书那些现在想来也都还算有用,那些文字的影响至今犹在,或者说也正是那些文字影响了“横戈”这样的人,读那些书并非是要去求“黄金屋”和“颜如玉”,而是要明心见性,得知所以。

  柏杨一生,颠簸流离,历经动荡,他生于河南,老于台湾,中间曾服军役,也曾入大狱;所以,他读史观今,方能进入跳出,嬉笑怒骂而一针见血,针砭丑恶而痛快淋漓。今日闻柏老驾鹤西去,不由忽觉岁月沧桑光阴荏苒,当年的文字斗士今已不在,唯有文字尚且留芳...

  不知何时,会再读柏杨的《通鉴》和《史纲》,当初读那些文字之时,自然也不知今日会以此文,谨以为悼。

浏览数:星期三, 04月 30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黄石的孩子



  谁说这部电影不好看,那么请告诉我什么是好看的电影。

  跟集体去看《集结号》不同的是,在让HR去买票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甚至没有看到过任何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我只是好奇那个拍过《007之明日帝国》的罗杰·斯波蒂伍德为什么会拍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加上最近大家都比较辛苦想请团队再看场电影放松一下——老横自然不会请大家去看赵云戴个钢盔,那么《黄石的孩子》自然成为了首选。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拍的这么好。

  看的时候就在想,这应该是个真实的故事,果然在片尾出现了片中还健在的人们,去搜了才知道男主角的原型乔治·霍格曾经采访过朱德、聂荣臻...虽然电影有所加工,但片中无论是对战争和苦难的呈现,还是对镜头的运用,都堪称娴熟,一场电影看下来,觉得值回票价的毕竟不是很多。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因为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关爱”...

  PS:原本是请团队集体去看电影放松一下的,但后来才知道有的员工为了完成客户的要求赶工留在办公室而没有去看电影——除了感谢罗杰·斯波蒂伍德这位拍出如此好片的导演以外,我还要感谢留守在岗位的那些同事们,因为他们都是身负责任的人。

浏览数:星期三, 04月 9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今天,看了一本书

这个日子,有点莫名其妙。

  一大早六点多起来去考小路考,竟然没有过关——自然是因为平时开自动挡,考试开手动踩离合不习惯的缘故…#@&

  匆匆赶回公司,杀出长坂坡,还算欣慰。

  中午的时候,拿起桌子上放的一本书,花了半个小时看完,却没想到竟是...每个字都写在自己心里,那种小猫挠心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为什么给我看这样的书,老天难道真的想“行拂乱其所为”不成?

  还好,最近有HSI可以挪移神经,努力不去想LSE。


浏览数:星期三, 04月 2nd,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