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1月, 2007

欢迎车东

经常看到有人留言,问BlogBus的招聘结束了没有,也有不少人看到“十大理由”中貌似公司环境宽松,而忽略了其实很难做到的“十大要求”却投了简历过来。我想说的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优秀的人加入这个团队,然而真正符合我们要求的其实很少;从去年年底的26个人到现在,进进出出最后留下来的有32个人——就是说这一年我们仅仅增加了6个人,其中有一个,就是车东

  从本周起,车东将加入BlogBus团队,任CTO一职。

  2年半前,第一次见到车东,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大家会成为同事,之前他在百度,当时是在雅虎,作为知名的Blogger,车东也见证了中文Blog的一路发展。不过有趣的是:很多人象问老横“真的有姓横的吗”一样经常问车东:“真的有姓车的吗?”,呵呵~

  我相信很多人在做出某些选择的时候,不仅仅是为自己负责,同时也是为他人负责——只有认同共同的方向和价值、明白未来一起要做什么,才会走到一起。而这样的人对于BlogBus,我相信会越来越多,有更多优秀的人成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就象昨天我和Jenny说的:“一直努力是很辛苦的,可是还是要很努力才可以...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进步,最后我们肯定是最棒的!”是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找对人,做对事。

  欢迎车东,我们的新同事。

浏览数:星期一, 11月 26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一球成名》,成长的轨迹

昨天晚上,和程亮出去喝茶,聊起来我想做的一些事情和他最近的一些变故——那部他倾注了整整一年的心血之作,拍了十多日正在渐入佳境的时候夭折了,我很是期待的一部电影就这样看不到了。而他在短短数日中面临的选择和做出的决定,也是之前他不曾想到的...世事如棋,又岂能步步如预料。

  而今天,当我看着《一球成名II》中的圣地亚哥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困扰、考验、得失的时候,我知道《一球成名》的三部曲其实不是在讲足球,讲的是人生的历程:梦想、努力、挑战、事业、家庭、荣辱、失败、骄傲、名利、诱惑、自我...不是所有人都会面对那些,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面对那些的时候,怎样选择,才不会选错——只有那些为之付出努力拼搏得到和失去过的人,才能够知道。说《一球成名II》没有《一球成名I》拍的好,那是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每个人都够能明白;更是因为很多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经历。

  一个人安静的看完一部让自己触动很多的电影的时候,会忽然发现,那个时刻,即是入戏时分。

  这段时间,一下子发现很多要做的选择,跟以前很不一样,那些看上去未必象当年那样决定方向、那些微妙的稍稍有些不慎都会错失许多、那些让你面临内心的考验和锤炼的选择,也许也正是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你迈过去的又一步成长的步伐。向左走?向右走?还是随着惯性往前滑行?是不是真的能够听从内心指引而不迷失?或许这就是永远要面对的一切。 


  我们最初懵懂的时候,其实最是本真的时刻,随着愈来愈多的得到和失去,我们可能会逐渐忘记我们最初想要的是什么。所谓“身不由己”,其实是一种放弃——真正的强大,则是从不放弃。

  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你离真正的强大,又有多远?


  PS1:一年半前写的《I》:That’s my son !
  PS2:期待看到《III》,我相信那个时候,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浏览数:星期一, 11月 12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阵脚”

北京之行,三日。

  这次去北京,也去了“中文网志年会”,这是第三届——上届我没有去,这次原本也没打算去,但刚好在京就去捧了场。看看参加大会的人,每年都会有不同的面孔:有新的出现,有旧的消失,而中文Blog的发展,也一样是一些名字浮响,一些名字息声...真正坚持和剩下的,谁知道最后会是哪些?

  回上海之前,有过几场谈话:在“书虫”和阿北、在“甲乙坊”和Gavin、在飞机上和Edward,到上海下飞机之后打电话,说一些事,,,直到最后,我发了一个长长的短信——在这几次谈话当中,我忽然想到其实这些谈话当中隐约都有一个关键,那就是“阵脚”。
  
  和阿北聊天,谈到豆瓣的未来,阿北用他一向沉静、不算流畅的语调一一道来,让我知道什么是不急不躁心怀若谷,对自己和未来又是如何的一种期许。那种气定神闲的风范,是多少急吼吼叫嚷嚷着做网站的人所不没有的修为,也是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的展现。我相信喜欢阿北和豆瓣的人们,也都是喜欢那种恬静中的那份智慧。

  每次和Gavin这位赢得海内外的风险投资家还有创业者尊敬并且信赖的人聊天,总是开心并会有收获——谈起对创业项目的分析、对team leader的判断,其实无外就那几条准则,可是真正符合的又有几人?能坚持不懈的追寻理想方向、从容不迫的面对危机、淡定自若的解决问题的,那才是真正的统帅之才,能带领队伍过关斩将最后直奔Nasdaq而去的。

  在飞机上,跟Edward谈所谓业内、谈一些事情的步骤,谈完之后亦有收获——凡事皆有法,行路有先后,先期的铺垫准备没有做好之前,急忙前行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有些事情也是这样做的,就象这周我会公布的某个消息...

  最后的那条短信,我是这样写的:“沉住气,就当是面前一场从未打过的大战,也只有冷静沉着才能让对方阵脚大乱,对自己有信心的将领从一开始就是以自己已经是胜利者的姿态去看自己如何打赢那场战役的——其实一开始战胜的先是自己,然后才战胜对方。”我真的希望收到短信的那个人,能够明白,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

  阵脚,有时候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PS:没有人会知道,这篇blog是为什么而写的。

浏览数:星期二, 11月 6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性新闻”

在从上海到北京的飞机上翻开最新的《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看到一系列的“巨人上市”、“网游复苏”、“基金减持蓝筹”、“年底推出股指期货”这样的报道之外,很意外的在头版看到一篇《<色戒>双城记》,文章看下来之后,让老横更为意外的是: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头版。

  《<色戒>双城记》的开头是这样的:

  沉重而欢快的喘息中,易先生在暴烈地进攻,一波一波地发动强悍的冲击,王佳芝被捆绑,被抽打,哭诉“他钻到我身体里去,钻到我的心里去”...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一说《色戒》在美国被定为NC-17级,只在郊区一些小影院才有放映,出差在美国的中国人遍寻《色戒》而无门,辗转N城最后得以如愿看到足版的《色戒》;二说在香港有大量“自由行”的人们提着购物的蛇皮袋涌进香港的电影院,甚至说香港旅游协会发现“十一”黄金周因《色戒》在港公映内地游客比往年激增40%左右等等——这即是所谓“《色戒》双城记”。

  我看完这样一篇“报道”,实在不知道这篇报道的记者想传递给读者什么信息:是说《色戒》真的很好看床戏绝对精彩不看遗憾?还是说中国内地大部分人没看过床戏一定要开开眼界?抑或是想证明一部带床戏的电影真的可以影响到激增40%的自由行游客?或者,老横干脆揣想:这不会是李安为了票房和足版的DVD大卖,出钱写的软文?因为其他的理由,我实在是想不到了。


  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我否定电影本身价值,我相信《色戒》是部好电影——如果是在“生活”、“文化”版是没有问题的,但《21世纪经济报道》定位是全国性的政经类大报,头版上弄篇这样不伦不类的文章,这不自毁门楣吗?《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采编团队在扩张中不可能做到整齐一致,但也不至于赶热点抓噱头头版上搞出这种文章吧?还有就是这篇文章本身写的就很奇怪:想看足版的人早晚肯定能看得到,甚至不要说DVD,网络上肯定就很快就会出现下载版,几场删节的床戏有必要那么大惊小怪不断强调吗?真正说到经济发展,中国现在动辄已经以大国自居,为何又这样显得好像跟中国人没见过世面、文化生活贫瘠呢?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不相信了,真就有那么多人巴巴的去香港就为了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个什么足本的床戏,这也太无稽了。
 
  《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目标是从一周一刊到二刊、三刊再到最终成为日报,这要求在未来需要大量的内容去填充,对采编团队不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媒体对报道内容越来越不严谨的今天,想保证一张全国性财经报纸内容的品质和调性,对谁都是一个挑战。而从《南方周末》一路走来,南方报业的那群报人还是让人尊敬的,可是看到今天这样的头版,让我对《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的日报的期许,又降低了许多。其实,当年的一周一刊的《21世纪经济报道》是最好看的,为了更多的广告而扩充的版面,填充进来的并非是提升广告含金量的内容——看看另外一份内容每况愈下的财经周报,但因为前两年打下的基础,单页的广告含金量比《21世纪经济报道》却要高一些。一味的追求刊数的增加,这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


  对想成为中国的《华尔街日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来说,虽然我以前是自己花钱买,现在看的是赠阅;但我想无论是花钱买还是赠阅的《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应该是不会有“沉重而欢快的喘息中,易先生在暴烈地进攻”的。


    希望《21世纪经济报道》能在扩张中,做的更好。

浏览数:星期一, 11月 5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