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9月, 2007

关于BlogBus的这次改版

昨晚看到论坛里的这篇文章,一下子有很多话想说,关于这次改版、关于用户体验。

  这次Bus的改版,分由三个部分:
  1、后台架构的重新搭建:由负载百万级用户的后台系统升级到可以负载千万级用户的架构,这对Bus的稳定性和速度是一个质的飞跃;
  2、模板系统的改进:由以前模板可自定义html代码过渡到还可以选择“可视化编辑”的模板编辑,是为了方便不懂html、css的用户更方便的设置模板;
  3、更换logo和前台新的UI(user interface) :启用新的logo和slogan,全新的UI设计,标志着Bus对自身定位的逐步明确。

  20日,Bus换上了新版的首页,24日凌晨,后台和模板系统升级完毕。这之前,我们花了2、3个月的时间分析需求,花了3、4个月的时间进行系统重构——我们非常清楚,这次升级之后对下一步Bus要做的很多事情,有着何种意义;我们也深知,这次改版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放手做一些我们之前想做却无法实施的事情。同样,我们也相信,这次改版之后,还会陆续给用户带来一些新的体验。

  然而,就短期内用户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内部的评判而言,这次改版却有很多仓促之处而不尽人意,给部分用户也带来了短时间内的不便。但同时,反过来看,这次改版也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
  1、升级或新产品上线之前,不仅仅要做好充分的内测,有条件的话要搭建系统进行公测;
  2、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不应完全从技术角度考虑;
  3、新功能推出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说明,否则会让用户无所适从;
  4、不要同时推出太多改动,分阶段推出产品的改进效果会更好;

      诚然,这些其实都是应该做到的,而不该找任何理由解释为何没做好的——如果用著名的“木桶理论”来说,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补上一块块短板,才能不断的发展前进。而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如果能够及时总结和吸去经验,则是为下一次能做的更好做好准备。

  论坛里那个用户说:
  “以前,bus的服务器经常当机,并且速度也不理想,但是大家都很理解,也都表示谅解,因为bus确实不容易,没有资金,bus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了。作为用户,大家都没有怪你们。现在vc拿到了,钱也有了,人也有了,却做的反而不如从前了

      看到这样的理解和鞭策,让我除了惭愧之外,还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有这样能够理解和信任我们的用户,是我们更应为之努力的动力!在此向前两天因改版而带来暂时不便的用户说声抱歉,也请相信:我们会一直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收集用户的反馈,以“简洁、易用、人性化”的宗旨来不断改进和完善Bus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点,我们从未放弃或改变;并且,我们将用我们的努力来实现。

浏览数:星期五, 09月 28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BlogBus,重装上阵

   

  这个周末,BlogBus新版上线,这将是BlogBus第四版。

  之前一直在想,这次改版前台页面还要既保持自己风格、又有一些突破创新的话,应该怎么去做?简繁增删,取舍之间,团队为此进行了无数此讨论、修改...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这次的改版,至少还是令人有很多期待:不仅后台完成了千万级的重构,模板结构也有所改变,并且首页就是一个Blog,而其中又加进去了一部分我们想要呈现的东西,在力求风格不变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一些创新突破。我们不怕抄袭,我们害怕的是自己没有突破和创新。

  从下面的截图可以看到,从最早的一版,到现在全新的logo、新的slogan,四年时间过的飞快,然而BlogBus在成长之路上却也不断脱胎换骨,历久弥新。

  2003年的BlogBus:
  

  2004年的BlogBus:
  

  2005年的BlogBus:
  

  每一次改版,都凝聚了众多Bus人的心血,而这一次的蜕变,我相信,将对BlogBus的未来,甚为关键。

   期待这个周末,BlogBus,重装上阵!

浏览数:星期二, 09月 18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英雄老来多归佛

晚上老妈打来电话,问我“近来如何”,说看到《东方今报》的采访,说记者写的不好,因为有一句是这么写的:“少年去浪荡,中年挖宝藏,老年当和尚”——盖是因为“去浪荡”、“当和尚”让老妈觉得别扭。嘿嘿...老妈却不知道,这个记者唯有这句话写的还算不是浮光掠影,有点深入“探究”的意味。

      老横不觉得“浪荡”是贬义或有何不妥,自己还写过其实自己是个浪子,本就没有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按部就班,每次都是放弃安稳选择漂泊,不是浪子是什么?而“老了当和尚”让老妈不高兴的无非是“当和尚”好像跟儿子要“出家剃度”似的。呵呵,其实老妈不知道,多少人一生都在参悟生命,晚年向佛,去寻求人生之价值。少时读南怀瑾,其中有一句“英雄老来多归佛”(呵呵,高中时候就给我看南怀瑾的书的也是一位出过家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说的意思并非是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的人最后都出家为僧,而是寻求一生中不同阶段的人生境界。  

  少年是鲁莽,凭热血之气初生之勇横冲直撞,一路磕磕碰碰的闯荡江湖,那时候凭借的是年轻,是打不死、扑不灭的热情;那时候谈不上经验、无从说起咀嚼反思,更多是一路勇往直前而不回头——所以那时候没有路也能闯出一条路来,那时候跌倒了可以拍拍土舔舔伤再爬起来,那时候是义无反顾,那时候能羁绊住的东西没有太多,那时候要的是出人头地、扬名立万,那时候想要的建功立业、华衣美食,那时候想要的还有天长地久...

  随着日月流逝,人生画卷逐渐展开,开始有所得、有所失、有所思,开始有些积累、有些“经验”,随之而来的,开始多些犹豫、多些顾虑,往前奔跑的时候不似少年时直视前方,或许开始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小心谨慎起来——即是所谓“成熟”。而此时,或许开始爱惜羽毛、开始害怕失去,不但要“挖宝藏”,有的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守宝藏”。开始不敢付出、开始计算得失。

  人生之旅继续向前,经历了更多潮起潮落、体验更多人情冷暖之后,忽然发现:人生不过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生命已过大半,那些想要的利、想留的名,最终都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到头来如梦似幻,不过是光怪泡影。一生所剩几多?最终又得到了什么?这一生是幸福喜乐明亮温暖?还是压抑苦闷阴郁苦寒?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无知无觉之人仍浑浑噩噩不知所以,心存感激敬畏之人在想自己一生之价值。究竟得了多少失了多少,是否算的清楚是否需要在意?是堪破解脱,还是着相困顿?

  其实,是这一生的修行,种因得果。

  所以,虽然我觉得那个记者其他文字写的平平,但对套用的这句话却是深以为然。只不过,真正面对自己人生、尊重生命之人,未必要等老了才去参禅向佛——生命之意义,在随时随意之处;一生之价值,在用心体验之中。

  生命之起,生命之终,是缘亦是圆——所谓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不过是如此往复循环而已。

浏览数:星期一, 09月 3rd,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