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4月, 2007

30岁,就这样迎面而来

一路上跌跌撞撞、不知不觉的,已经临近而立之年,以前尚觉得还很遥远的30岁,现在已经迎面而来。我将逐渐告别年轻的二十多岁,进入人生中的下一个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我们认识社会、发现自我的十年;是我们付出努力、潜心积累的十年;同样也是意气风发、青春激荡的十年。而在我们自己以为尚在年轻的时候,岁月的时钟已经敲响了30岁的大门。而我们,仿佛还没有做好准备,也仿佛是突如其来,不禁问自己:自己就这样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已经年届30的自己?

  30岁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行动,去实现之前的心愿。
  30岁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有更多的义务,去行使自己人生的权利。
  30岁的我们,应该放下浮躁,学会从容;应该撇去浮华,走近真实。
  30岁的我们,有的可能在考虑房子、车子;有的开始考虑婚姻,或者孩子。
  30岁的我们,有的可能在这个时候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有的可能在这个时候面临人生的转折点。
  
  其实,30岁不过是在20岁和40岁之间的那一年,在这里我们承接过去,我们眺望未来;30岁在人生路上只是一个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一直跟随自己心的方向,一路向前。


  (写给《大都市》杂志“永远三十岁”的卷首语)

浏览数:星期一, 04月 16th, 2007 未分类 1条评论

关于郑渊洁的“段子”

前天跟David一起,见了几个他做媒体的朋友,其中一个从北京来的,据说是郑亚旗的前女友,所以老横听到了这样一个段子:

  据说郑亚旗因为从小没受传统的“酱缸”教育,稍显朴实直率,并且也不大拿老爸的名头出去唬人,所以这个MM也并不知道她的男朋友的父亲是何许人也。有一次两人吵架,郑亚旗最后急了,说:“你不相信我?那你去问我爸爸好了,我爸爸是郑渊洁。”MM不以为然的说:“郑渊洁是谁啊?我干嘛相信他啊?”结果MM后来回去问自己闺蜜“我男朋友说他爸爸是郑渊洁,郑渊洁是谁啊?”结果引来一片尖叫...

  我跟那个MM说:“你男朋友的父亲,就那个叫郑渊洁的,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给整整一代人,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说以文字推动社会进步而言,我想这二十年,中文“作家”之首,非郑渊洁莫属——而老横人生之幸,是打开始逐渐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候,看到了那些所谓“童话”的文字。

浏览数:星期五, 04月 13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十年前的做的事今天终于合法了

先是,3月28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梦想照进现实,万亿私募“集体骚动”》。接着,3月30日的10版、11版“财经”版用了整整两个版面,大标题是“私募新纪元”,文章分别有一下这样的题目:
  《私募基金春天来临》 
  《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时机成熟
  《迈入“私募元年”开启“私募之春”

  一时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行业十多年来的“地下操作,不见阳光”,似乎终于可以浮出水面,得见天日了。

  老魏有一次说:“亏你还是做经纪业务出身的...”被我当即否定——老横是进了富友才做经纪业务的,在进富友之前,我向来是鄙视靠“赚取交易佣金”的证券经纪业务,那是因为:老横一向认为帮助客户赚钱然后提成才是“真本事”,是“高收益”,所以怎么会把区区千分之几的佣金看在眼里呢!从十年前到现在,老横赖以养家糊口的,其实跟“私募”这两个字,有着大大的关系。

  记得1998年有一次孙成钢来做报告,我问他:“你曾经说做一支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你的理想,你觉得在有生之年可以实现吗?”要知道,那是1998年,才出炉第一家开放式公募基金华安基金;那一年,当时我们的总理曾公开说:“中国永远不会推出股指期货”(因为东南亚金融风暴)。当时孙成钢的回答是他觉得他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可惜,孙成钢没能等来私募基金拨云见日,自己却已经被市场禁入。然而这个市场暗流汹涌,利益驱动使得潜在的游戏规则早早在政策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就已存在:每次行情都会提到“私募”二个字,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看到报纸的那些标题,老横心中何尝不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当年刀头舔血的日子要比这三年来做互联网惊心动魄、惊险刺激的多了!

  当水面之上的政策尚未出台的时候,水面下迎合市场的动作早已先行一步——这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规律的特征。而今天,私募基金终于可以在阳光下操作,恰恰说明的不是当年我们的领导人担心的风险,而是市场走向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

  我相信,真正的市场中人,天生吃这碗饭的,会越来越多的投身私募,因为如果有真本事,没有人会为公募基金那点“管理费”去劳心劳力的——那是对基金经理真正价值的否定(当然,还有‘老鼠仓’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希望2007真的是“私募元年”——或许从此刻开始,中国的彼得.林奇和沃伦.巴菲特们,才会真正付出水面,为众人所知。

  十年后,让我们再来看私募基金不再神秘的神话。

  PS:其实任何事都有风险,私募也不例外,特别如今连对股票毫无概念的廖同学在去年帮她赚了60%以后,居然也无师自通的说出了“私募”二字...可想而知,私募早已没有什么神秘而言了。

浏览数:星期三, 04月 11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说说慈善和公益

前几天Verycd的黄一孟说他要出去十来天,但没说出去干嘛,他没说老横自然也就没问——十天之后,我看到了这个链接:VeryCD正在捐建云南丽江宁蒗县硝洞村小学。忽然之间,我对Verycd并非仅仅是好感又多了一些,而是看到它未来的路更长更宽。

  说到公益事业,不由想起来前天在网上的一件事:当时老横心情欠佳,刚好有个人在网上发来一个救助白血病女孩的链接,我看了一眼,已经募捐了有19万元,我跟那个发给我链接的人说了以下这些话:
  “我做我想做的,我认为有意义的,而不是只要是善事,就要一定什么都做”
  “我只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你想做的就是别人想做的,我们有自己的公益频道,我们没钱的时候也捐助公益事业,我也不会标榜做公益有什么值得好说的够不够是我自己判断”
  “我觉得很多貌似慈善的口号,其实挺无聊的,最傻的是不管做了点什么事都觉得自己居高临下似的”
  “做慈善和公益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最重要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 ”
  “很多人想做就做了,不想做你让他做也没意义” 
 
  说实话,那天跟那位朋友在网上聊天的时候,我不觉得自己公益的事“做的少”、“做的不够”——虽然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去做公益活动,但一直以来自己都希望“力所能及”的去推动一些公益的事:不管是“微笑图书室”,还是“多背一公斤”,还有我个人最看重的“OOPS全球开放式课程”,在Bus最困难,资金、人力和物力都很紧张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帮助和推动公益事业。Bus还有员工以投入工作的热情和自我要求投入到公益活动的推广宣传,这些都让老横为自己和团队感到欣慰。当我们自己服务器和IDC资源还很紧张的时候,听说OOPS要做大陆镜像,老横那时心想:“Bus是不是做的成功,那是以后的事,眼下能帮到OOPS,那是当即的事。”所以我们当时可以说是咬着牙缝给OOPS捐了一台服务器并托管到Bus所在的机房——这些都不是什么巨额的投入或者惊人的“壮举”,仅仅是做到了“力所能及”这四个字。

  但是看到Verycd的团队同样在自身并不宽裕的物质条件下,却也能做到不忘援手贫困地区的小学教育,很是让老横对黄一孟和他的团队多了几分尊重——虽然他们所做的在有一部分道貌岸然的人眼中是“盗版”,但他们自己心中,对“分享”却是发自内心的痴狂。如果仅仅是一个“许可”的区别,那么他们所做的其实和OOPS是一样的,并且尚能有心力关怀为偏远地区的孩子——这是一种心胸和气度,同样也是个人和企业的一种格局。和那些沽名钓誉的“慈善”、“捐款”、“基金”相比,我更认可黄一孟和他的Verycd。

  我们都有一些想去做的事情,我相信我自己会逐一去实现。同样,也再次为黄一孟和他的团队喝彩!

浏览数:星期一, 04月 2nd, 2007 未分类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