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5月, 2005

北京二日,行色匆匆

五月26日,周四

上海—北京的Z6次列车早上7:12到站,吕欣欣已经在出站口等着了,原以为王建硕口中的“天才儿童”吕欣欣也是象建硕似的baby face,谁知道却是典型的北方人的面孔,并且...还是个光头。

先到吕欣欣他们公司,原来Feedsky竟是“光头党”——他们COO邢勃也是光头!吕欣欣告诉我:所有人都要剃光头,包括他们的美工MM,光头的意义是“黑暗中我最醒目,还可以照亮别人”,哈哈~~差点说服王建硕和我也去剃个光头!

上网收E-mail的时候,以前Blogdriver(现在是Blogchina)开发团队的一个人在MSN上跟我说“Bus越来越棒了!”呵呵~~邢勃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BlogBus做的不错,我是你们的用户”——听到这些总是高兴的,虽然我知道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以前经常和team的人说:“我们用心十分,用户可能只体验到一分,然而这一分一分的积累,随着他们的体验越来越多,我们付出的努力也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想每一个页面、每一功能设计都做好,那绝非容易的事情。


王建硕                    王翌

下午是吕欣欣和客齐集共同发起的SNS聚会,在聚会中见到了王翌——一个和蔼可亲的胖子(呵呵~~王翌笑起来属于很纯真的那种)。碰到了亿友的COO,据说亿友现在每个月已经有数十万的盈利,呵呵~~中国的SNS能够盈利,真的是不简单的事,至少之前我看不到也想像不出SNS在国内如何赚钱,但是现在有了亿友、有了联络家(两家的模式、服务完全不同),我隐隐约约感到:他们正在做的事,如果一直坚持下去,或许真的给大家一些意外和惊喜。

在SNS沙龙聚会的同时,北京饭店MSN的新闻发布会:

晚上是这一天的高潮:有几位在MSN上、在Skype上、在越洋电话上交流N久而一直未见面的朋友,终于face to face的坐在了一起。
在饭店门口第一个见到的是卢亮(六翼),见面第一句话他说了意味深长的三个字:“两年了...”两年前,中文Blog刚刚浮出水面,从那时起为了推动中文Blog的发展,大家开始认识:他和Owen虽然在美国,可是一直不懈余力的支持国内的BSP发展,帮助Blogdriver一步步成长起来;这次回国,更是要大展拳脚,在WEB2.0这一轮浪潮中,做出点自己的事情来。卢亮看上去不完全象一个钻研技术的,他身上更有一种书生意气,就象在电话中给我的感觉:坦诚直言、不温不火,对自己认定的事情豪不怀疑。呵呵~~很难想像,这样的人在现在他所在的环境中,是否真的最终能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卢亮和TOPKU车东和Keso

第二个见到的是Keso,他早坐在那里等着大家了:和照片上无甚差别,很平易近人的一个老大哥。Keso是今年中文Blog“最火”的Blogger,读他的Blog成了大家每日必做的“功课”,可以想像他传递了多少信息和知识给大家。Keso虽然年龄比我们大资历比我们老,可是却没有让人感觉他是“老江湖”,倒是略显羞涩的表情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蕴华内敛的人——其实他却有那种少有的洞察力:那是基于他对行业的熟悉和对业内相关人士的了解、对公司和人的分析判断。跟Keso聊天总是有所收获,他丰富的经验和直率的性格,使得老横这个不是很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也想和他多有一些交流。

TOPKU来了之后,最后到的是车东夫妇(专门给我看了手上的婚戒),TOPKU现在和车东的太太在同一家公司,而卢亮和车东同样对技术的专注让大家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几家BSP的个中故事、对WEB2.0的展望和期待、百度和Google种种异同...大家大都是第一次见面,聊的却是轻松畅怀——应该说是“相识”甚久,相见恨晚。

在Donews的新办公室,卢亮和刘韧

最后Keso开车带我们去看Donews的新办公室,见到了Donews的老大刘韧。在Donews装修舒适办公室,刘韧泡好茶,了解各自的状况。原来他对WEB2.0也有一肚子的问题——刘韧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也属于那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该如何去做的人。他说我看起来很年轻,我说这不是现在做“.COM”了嘛,呵呵~~其实大家的心态都很年轻——都有自己的希望和努力。

回到西单的宾馆已经1点了,上网看到BlogBus关于垃圾留言处理公告已经贴出,这个问题晚上刚好和卢亮有过讨论,绝对不是删除就算了这么简单。OK,该睡觉了,明天还有meeting。

五月27日 周五

David从上海赶过来,上午我们一起去潘石屹的建外Soho现代城,想起来前几天看到Blog中提到老潘也写Blog的——可是Soho现代城却远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简直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真不知道老潘怎么炒的那么大的名气,嘿嘿~~这就叫本事。

上午谈完事情,约了HP的zhao在现代城下面的咖啡厅见面,zhao是一个想超越自我、不断突破,为了理想敢于尝试的人——和Bus团队的很多人都很象,那么或许我们又多了一份力量。

下午在盈科中心,看到了更多人在关注基于Blog的各种应用,也使得我们对在做的和准备要做的事情更加坚定的信心,那么接下来,要有更多的投入和准备了!


最后kuankuan把我的行李送来(这次在北京kuankuan帮了我不少忙),然后去时代广场,同Doreen和她朋友吃了点东西就和他们匆匆告别——没时间听Doreen说那些有趣的事了。

19:10,坐上了回沪Z5城际列车
20:00,已经累的睡着...

凌晨4点醒来再也睡不着了(平时睡6个小时已经是难得),在软卧车厢外面找到电源插口,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Blog...

今天下午2:00,还要去参加第一次“咖啡豆计划”的meeting,希望在和那些大学生的沟通中,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浏览数:星期六, 05月 28th, 2005 未分类 8条评论

“生活的颗粒.黑白影展”座谈会——现场直播

“生活的颗粒·黑白影展”5月21日如期在常州举行,之前我没有想到这次影展是一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的“盛会”——历时两天的安排中,不仅仅是在刘海粟美术馆七位摄影家作品的摄影展,还有在两个分会场的交流研讨会和专家讲座。邀请到的都是一些国内摄影界的资深人士:司苏实(原《人民摄影》总编)、曾璜(新华社编辑/记者)、鲍昆(著名影评家、摄影家)、李波(《中国摄影》副主编)、任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等。

本来打算看完摄影展去苏州看看,可是看到高磊发给我《会务手册》的内容的时候,我决定留下来——整整三天的安排中:展览、讲座、座谈、观摩...作为一个摄影菜鸟,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恰巧又随身带着笔记本,忽然想到,为什么不做一次现场报道呢?高磊的Blog为很多人所喜欢,不少人知道这次摄影展在常州举行的消息后很遗憾不能前往,那么老横就做一次“个媒体”,当一次在线记者,现场直播一把!

中午12点到常州,摄影展还没看,先被拉到明都饭店,现场一干摄影界的大腕、记者和与会人员共60余人,会议由著名摄影活动家鲍昆主持。

周六:下午14:00,常州明都饭店交流座谈会 主持人:鲍昆/高磊

之前我这个孤陋寡闻的菜鸟从来没有关心过摄影界有哪些名人(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高磊),但是听到鲍昆开始讲话(进行中)之后,立刻被吸引:从美学的发展、到中西方摄影的发展、到摄影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风格、内容...一一讲来。其中对中国摄影师的期望尤其人深思:从欧美、日本、中国不同的风格、影响和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目前中国摄影界所处的情况:尚且在摹仿、没有真正有影响的独立风格,对国外盲目的崇拜、对器材的迷恋都是对摄影师的误导;而真正有内容的、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深度挖掘的作品却不多。(15:20)

鲍昆老师接着讲到,摄影师、画家和所谓的“艺术家”对摄影的不同理解——从绘画的逐渐没落到摄影的普及演变、从专业摄影到LOMO所代表的一种生活形态、从“摄影记者”到摄影大众化的趋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鲍昆一种以真挚、坦率的态度、尖锐的提出和解答了很多问题,并且力求从客观上讲明自己的立场。(老横很是喜欢他的思考和观点)

高磊在网上的ID叫“背心”,今天他坐在我前面一排的地方,给我一个“背影”——这次摄影展的T-shirt,右侧是正在讲话的鲍昆老师。

高磊对鲍昆讲话的总结是——最终摄影的价值是“内容决定形式”,摄影师不应是随波逐流、漠视现实;应该更多关心身边的事物,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用作品让人们去积极的反思个人和社会价值。(16:06)

中场休息(16:20)

大家自由交流、提问时间:鲍昆在回答常州摄影师问题中,继续表达了对社会、对国家、对环境的反思——讲到商业对摄影内容和社会价值标准的改变;国家和生存环境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付出的代价。希望更多的摄影师能从对社会的关怀角度;对文化继承、发扬的角度;对生活和历史的纪录的角度——真正拍出有价值的作品。(老横按:)其实从一开始,鲍昆老师都不仅仅是在对中国摄影阐述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通过对摄影的思考进而对社会的的思考:西方文化的侵略的同时本土文化的逐渐没落,工业对环境的持续破坏,这些都需要摄影师和我们每个关心这个国家、甚至这个地球的人们去关注、去做一些积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没一个人都应该去不断反思和付诸行动的。

会场中的周轶君,镜头前的背影是摄影师刘双庆

(刘双庆帮我找来了数据线,可以把现场照片上传了,讨论继续中)曾璜老师对提出关于摄影作品该如何诠释作了自己的回答:其实每一幅作品每个人看到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解读,而不是一定要给每幅摄影作品定义。司苏实老师肯定这次摄影展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个人性质的摄影展,它所树立的榜样和它给摄影界带来的清新之风,都是之前谁也没预料到的(象老横这样一个外行都深深的能体会到与会的这些人的赤诚之心、拳拳之意,我取消了第二天去苏州的计划,希望留下来看到听到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一次颇具规模的、定会对中国摄影界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盛会”,是与会每个人都为之欣喜并珍惜的。

15:30,21日的会议结束,之后是晚餐时间。(相关文字和图片另行发布)

注:我在现场看到了EPSON的中国区经理和相关人士——由于高磊在国内、香港、国外的影响和这次摄影展的对业内所产生的意义,多家相关企业愿意提供赞助,但均被高磊拒绝。

浏览数:星期六, 05月 21st, 2005 未分类 11条评论

横眼读博:“Tag年”

一大早,在Blogbus的工作群组里看到panwh发的地址:Blogbus越来越多的Tag被Technorati收录,进入全球Tag的检索信息,连阿宽刚做的网智电子商务平台也被迅速收入——这比Blogbus刚开始使用Tag的时候被收录的速度快多了。

TechnoratiTagcentral上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更多和Blogbus相关信息:

24小时在线是国内知名的Blogger,也是国内第一个内容被传统媒体经授权转载的Blog,看到“Tag——动态的栏目设置技术”一文,甚是欣慰——随着用户的深入使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Tag革命性的意义,也体验到Tag与传统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禁又想到建硕那篇“喜欢有之、还是喜欢用之”的精辟之谈了。

他们眼里的Blog则是从因为使用Tag,而发现大家各自对Blog的不同理解,我最喜欢的是那句Blog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看到聚合到Technorati和Tagcentral上的中文Blog信息,真的让人欣喜——之前大部分的Tag信息都是英文和少部分日文的,相信随着Blogbus和其他中文站点逐步对Tag的使用推广开来,在全球的Tag集讯中,会看到更多的中文信息。并且,通过Technorati和Tagcentral的比较发现:Technorati收录了全球Blog的相关Tag信息之后,又被Tagcentral收录——Tagcentral收录的Tag信息更多:来自BlogMarks Links的、43 Things Goals的、Del.icio.us Links的、Flickr Photos的...Tag的世界简直象一个巨大的Matrix,包罗万象、尽收其中!

其他的消息也很有趣:最后的逃亡生涯是一个新Blog,也是一位从不崇拜权威、完全独立思考的Blogger,不过这位老兄的想像力着实丰富,从“Tag让BlogBus宕机48小时的惊魂时刻”到“王健硕,你可不可以不写Blog了?”再到“keso再能干,也不能拿他当牲口使”,全被他编排了一遍,呵呵~~其实写的也蛮好玩。

另外还有两篇让老横看了大乐的:“必须加入BLOGBUS”和“国内的BSP中,俺只喜欢blogbus”,前者写的是faye她从内部对Blogbus的熟悉,后者则完全从第三方观察的角度对Blogbus进行了评价——看到这样的评价,骄傲要不得,但开心却是大大有的!

有了Tag,找到这些相关内容容易了很多,Tag功不可没啊!建硕说今年是“Tag年”——诚信斯言!

浏览数:星期五, 05月 20th, 2005 未分类 19条评论

热烈庆祝 横戈.home 改版成功!

横戈.home即将迎来两周年庆典之际,在Blog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认识、所了解、所喜爱、所追捧之际,在中文Blogger由两年前1、2万到如今的二、三百万之际,在Blog正在不断蚕食传统媒体阵地并传达出越来越多信息之际...我谨代表此Blog向长久以来关心、爱护、支持横戈.home的广大Blogger致以最真挚的感谢!感谢Blogbus给我一个可以发布、交流、分享的平台(我也是用户,当然要感谢);感谢Color(郭晓雷同学)当年吃饱撑了突发奇想做了一个BSP系统(就是Blogbus的雏形)让我有机会尝试使用这一新鲜玩意儿;感谢Goodknight居然会去写Blog;还居然会把内部网资料Copy到自己Blog上被我Google到从而和Blogbus一见钟情;感谢Blogbus的团队和所有为Blogbus付出过心血的朋友,因为他们的努力而使Blogbus不断的进步;感谢Blogbus的用户——在你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和Blogbus相伴前行到今天,一路上有你们,苦一点也愿意!

由于需要感谢的太多,在此就不感谢Channel VMTVCCTV了,迟早...World is Blog,这个不用着急的——不是Blog也还会有其他的,总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拭目以待吧!

横戈.home面向大众推出以来首次改版,在我和李飞同学的协同施工后焕然一新,重新包装后以全新的面貌隆重推出!希望长期追踪的观众能够喜于接受新事物,给我以更热烈的回应和口哨!

再次谢谢大家,敬请继续关注横戈.home

浏览数:星期一, 05月 16th, 2005 未分类 9条评论

王建硕归来

如果说最近中文网络中谁最红,不用问肯定是王建硕,建硕前不久去了趟美国,见了好多神话中的人物,回来又马不停蹄的跑到北京,一路过去面晤了不少北京IT圈的“牛人”,他跟我说13号回上海,14号客齐集还有个聚会他要主持,那么15号终于能喘口气了。从北京回来又有不少收获,所以约了晚上见个面好好聊聊。

我叫新上任的Blogbus的COO张伟(David)和我一同前往,David之前是罗森(Lawson)超市液晶多媒体广告联播网项目负责人,在广告传媒行业多年,从业经验丰富、熟悉广告、营销市场,曾为多家国际品牌客户提供服务,此番加盟Bogbus将大大加强Blogbus团队的宣传和推广力量(Keso说Bus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让David加入我们的谈话,也是他和业内朋友的第一次见面。


两位帅哥——王建硕和张伟

王建硕携夫人Wendy(Wendy也是微软中国的一员)、David和我在浦东滨江大道的Paulaner,一边享用着纯正的德国黑啤,一边畅谈对目前各自所从事工作的看法,发现俩人最近越来越多的想法是趋同的,对一些问题不断深入的思考也非常接近——比如说,究竟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用户取向来构架我们的产品?如何衡量短期和长期的服务价值?如何在相近的服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这些都是必须一直想、使劲想、直到想明白知道真正该如何去做的问题。


老冒作痛饮状:干了!

老冒今天刚好也在上海,吃完饭也赶过来(后来易律师也赶了过来)一起聊天,UUZONE最近准备改版,我们给老冒提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可是不知道老冒是不是有决心把“十吨石头换成一吨金子”~~呵呵,我倒觉得UUZONE一直能坚持到现在恪守清律也算十分的难得,但最终的价值实现是必须让网站的用户在使用服务中有愉悦的体验,所以老冒还得多想想自己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核心服务给用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UUZNOE的价值。


建硕在给老冒拍照——两口子笑的多开心(不介意被我曝光了吧?)

建硕从微软出来之后一心扑在客齐集的工作上,并且开始“勤快”的写中文blog,这一切对于Wendy而言,让她有很多不满的地方:比如在云南旅游的时候王建硕在“丽江的一个小茶馆里”还念念不忘写篇网站成功的关键,以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被打乱等,但是我觉得对于建硕来说,其实一直也是在“自找苦吃”,但其中却是自得其乐的,想必Wendy其实也能理解和支持。

接下来大家还都有很多事要做,工作之外象建硕的“咖啡豆计划”这样有意义的事我也乐于去推动——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个人“捐款”最有意义的,也是最心甘情愿觉得最“值得”的。希望客齐集和他的咖啡豆计划,能慢慢的生根生长,也希望能够有一天看到,今天我们的努力会变成明天绿树葱荫下、逸然开心的笑容。

浏览数:星期一, 05月 16th, 2005 未分类 7条评论

Tag: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logbus的Tag功能上线三天了,作为第一家推出Tag功能的中文Blog托管网站,Blogbus一直在走在引领中文Blog技术的前端。这也是Blogbus团队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努力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对于Tag,我们在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开发过程中,是充分认识到Tag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坚信这是“内容分类的一次革命”,并且是网络技术和应用不断发展的一种趋势——网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要求更方便的把相关的信息连接起来,让信息的归类和搜索更加容易,那么Tag的出现,是完全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由于我们深信这是分类方式“革命性”的改变,所以把原有的个人分类(Category)全部替换成Tag的形式——并不是取消以前的分类内容,而是转换成Tag,用户还可以在以前的分类下使用Tag进行内容的分类。

5月10日下午3点30分,Blogbus的Tag功能成功上线,在接下来的整整一个下午,办公室的上空完全被“Tag”、“我建立了一个Tag”、“我找到了一个Tag”、“我看到某个用户加了某个Tag”...的声音所笼罩,大家在欢跃的、激动的心情中不断的把自己的Blog分头尝试着添加Tag,又为找到“同类”而欣喜若狂,气氛简直象一个狂欢的节日!我们发现:原来Tag比我们之前想像的更好玩、更有趣,也更有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Tag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欢或关心的事物、可以发现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优秀的Blog...同时也可以让别人通过相关的Tag找到自己。在Tag页面的“Tag”标签中,看到有用户写的blogbus终于推出tag功能blogbus用tag啦这样的文章——虽然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用户在之前是不知道更不了解Tag的,但是我们已经看到,Tag所包涵的巨大魅力。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Tag在BlogBus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对Tag不了解也不习惯的原因,看到用户的“讨论”(123),在其他Blog上也看到了一些对Blogbus推出Tag功能的评赞,也有猜疑——原本我们以为会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新功能竟然还有这么多波折!看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在Tag和Category是否都需要的问题上,团队中也有人开始怀疑这样完全替代传统分类是否合适?中文用户对Tag的接受程度会有多高?我们是需要亡羊补牢还是倒退回头?最后大家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用户角度考虑,是否要矫正这个“太跃进”的功能;另外一方面象王建硕说的那样“喜欢有之、还是喜欢用之”——有时候用户的想法也是一时的或者是短期的。那么的决定还是客观的对待:再观察一段时间,毕竟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如何客观正确的定义对错,还是进一步的实践才能够检验。

我想,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使用Tag而发现相关的信息如此方便的被查寻、自己的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在站内甚至发送到全球(www.technorati.com中的Tag大多还是英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文出现)、能够更加容易的查找相关的分类、因为Tag而能够把信息和知识Links起来、单一的个体信息能够在相关群体信息中实现更多的价值体现...或许,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上Tag,或许会看到传统分类逐渐的被Tag所替代,那么我们的辛苦和努力也将得到更多的肯定。

同样,假如实践证明我们认为“革命性”的Tag其实无法替代传统分类,那么我同样相信Blogbus的团队会进一步着手完善分类功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实践出真知,答案也不一定就在今天,那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是否因为Tag把信息重新整合,而让我们的网络世界变得更象真实社会那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使用Tag功能之前,请先详细浏览什么是Tag?同样,如何加Tag也不是一件随便的事,Tag对Blog和我们个人起到的作用和将会产生的影响,也许不是这一刻你能够完全体验和预知的。

就象网络,我们知道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知道,它最终会把我们的生活改变成什么样子。

浏览数:星期五, 05月 13th, 2005 未分类 10条评论

高磊“生活的颗粒?黑白影展”

Blogbus用户高磊是旅居法国的著名摄影师,他曾经为了拍摄第一手的图片,独自前往中东巴以冲突地区(见高磊和周轶君的Blog),在国内摄影领域和中文blogger中都享有盛誉——高磊的blog曾是2003年网络中文blog评选的最佳blog,拥蹙者众多。

高磊回国后由于一直使用苹果的笔记本,一直无法使用blog发布新的作品(最近应该可以了),但他一直默默的在做着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生活的颗粒·黑白影展”是他和其他几位摄影师一起举办的一个活动,先从他的老家常州开始,准备陆续在几个城市巡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一看

浏览数:星期二, 05月 10th, 2005 未分类 8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