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4月, 2005
从博客中国收购blogcn说开去
前几天在MSN上看到老方的签名是“在杭州”,我当时立刻想到博客中国最近为了融资不断造市,去杭州那么最有可能的是要和blogcn的小胡同学坐下来谈谈了,看看怎么“搞”大。今天keso偶然谈起,说他也刚刚得到类似的消息,呵呵,果然。
所谓Blog“业内”的事情,我在自己的blog上谈的不多,但是作为一家中文BSP的负责人,我想我比大多数人更清楚三家BSP的现状,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blogchina:
博客中国在老方的带领下,从最初由老方一个人,写IT评论、介绍国内外的相关产业资讯,逐步的到今天,声势做的越来越大,据说现在博客中国的员工已经有近120名了——大家都看到了,blogchina上面现在什么都做,需要各种各样人那是一定的,但这些人的人力成本也不低,每个月靠博客中国网站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广告,是绝对养活不了120名员工的,更何况还有办公场地的租金、设备投入和折旧等等,每月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运营开支,这样急速膨胀的速度,对于一个初创型的公司,运营资金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有人说了:不是说博客中国拿到风险投资了吗,那可是都钱啊。没错!大家都拿到了VC,可是各自拿到的钱够花多久的,恐怕只有各自当家的知道了——所以,鉴于目前blog的盈利模式大家还都在摸索阶段,要支撑博客中国继续做下去,必须吸引更多的投资进来,但目前无法拿收支盈余来说服投资方的话,只有从规模上讲故事,因而选择blogcn坐下来谈合并,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了。
再来看blogcn:或许是在杭州的blogcn青山伴水的缘故,从一开始似乎就显得颇受眷顾——最早《城市画报》的一批记者开始在blogcn上写blog,网站通过这些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最终因为木子美而广为人知,用户数快速增长,成为用户量最大的中文BSP,在2004年也拿到了IDG的一笔投资。然而一直困扰blogcn的是网站定位和升级技术的问题,用户体验一直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blogcn的发展,本来的收费计划也因用户的不满而夭折,最终也是投放一些广告有一些收入。可是这些广告又因为给用户体验带来负面作用,而其实上损害了网站自身长久的价值。而blogcn同样希望自己能快速的发展壮大,和各种有可能合作的对象积极接触,同时也在不断增员迅速把员工数量增加到了40多人。这样一来,前期拿到的投资显然已经无法长久支持网站的后继运营,摆在blogcn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想办法增加收入,要么寻找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今天的风险投资商已经不是当年的散财童子了,对于收支盈余、盈利模式是一定要看的清楚才会决定是否投资的,所以想从VC那里拿到money,也绝非那么简单的。所以选择和blogchina合并,我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所以说,两家中文BSP如果最终真的合并成功,我想倒也真的是顺理成章。这和收购blogdriver的意义完全不同:收购blogdriver之后对于博客中国和blogdriver价值均无太大增加——其实是blogdriver的价值基本被湮没,对博客中国来说也仅仅是增加了部分技术力量,远远没有达到老方当初设想的1+1>2的效果。而同blogcn的合并的意义在于:博客中国在宣传和声势上有自身的优势,blogcn则有用户数量领先的基础,二者结合之后去跟风险投资商讨价还价自然是筹码大增,假如真的如老方期望,能够有更大的资金进入,那么对二家网站的后继发展则得到更多的支持,博客中国也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做到实现盈利。这其实对双方来讲,是真正的双赢。
那么,有人已经在问了:“blogchina合并blogcn,对blogbus有什么影响吗?”呵呵~~类似这样的“竞争问题”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其实答案也从来没有变过:“中文blog发展到今天,作为BSP(blog服务商)来讲,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无论从市场的发展方向,还是用户群体的划分,都已经是很明显了。博客中国走的是类门户网站,集中信息和资讯,用户群体复杂,真正的blog使用者少,浏览者多;blogcn用户年龄层偏小,内容比较单一,网站风格则更趋向博客中国;而blogbus定位是“专业、高端、多样性”的blog服务提供商,用户群体为年龄层、知识层偏大的高端用户,更倾向于提供blog本身的、专业的服务及应用。由此可见,三家网站的定位和用户群体,有显著的区分,发展方向也各有不同。真正能影响到网站发展的是自身而不是其他,无论是blogchina、blogcn还是blogbus——如果自身不能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坚持的做下去,最终都不会有更大的价值。
所以,blogbus最大的对手不是其他的BSP,是我们自己——如何保持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给用户、不断超越自己,这才是blogbus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无论作为我个人还是blogbus的团队,对于能把blogbus做成一家优秀的BSP(不客气的说,目前没有一家真正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一直充满信心,并对blog未来的潜在价值和发展方向,愈发的坚定不移。和博客中国的100多人、blogcn的40多人相比,blogbus的团队仅有10多个人,但却在blog的专业化、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中能胜出一筹,亦是值得骄傲之事。
其实,我一直认为: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契机;只不过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然后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看到事情乐观一面的人会做出积极的选择,看到事情悲观一面的人会做出消极的选择。最终的结果不在对方,而在自己。
同样,每个网站的定位、风格、用户群体之所以不同,和这和网站背后的人或者说整个team不无关系。每个人都在扬长避短,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去开拓市场,服务用户——很多人对博客中国的一些做法都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老方的路数不够光明正大,并且对他借用“博客”、“木子美”炒作网站颇有微词。其实,商业的东西如果完全用道德标准去衡量,那也有失偏颇,对于老方的执着我还是蛮欣赏的,至于说“博客”的翻译除了混淆了“blog”和“blogger”之外,我觉得这个词还是蛮好的,假如最初老方如果不是急于抢占“博客”的话语权,而是更细分的解释清楚“blog”和“博客”的区别,也不至于后来倍受指摘了。老方对博客的狂热、对事业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他利用能利用的一切来为他想做的事添砖加瓦,也是正常不过的,如果没有方兴东和他的执着,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博客中国。同样,blogcn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是在一群年轻人的努力和坚持下做到的:和胡之光面晤过数次,我完全感受的到他和那个年轻团队的活力,他对事业的追求、对自己的要求,相信在他同龄人中是绝对不多的,他希望自己象老乡丁磊那样在中国互联网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和老方一样,都提出过“2008年去Nasdaq上市”的口号,呵呵~~比老横大的比老横小的,都比老横有志气。
回过来说说blogbus自己:blogbus最早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做的网站(中文三大blog网站最早都是学生做的:blogbus—中国科技大学、blogcn—浙江大学、blogdriver—湖北经济学院),自己从接手远程维护,到不断增加服务器、逐步组建团队...前些天在写一篇blog之前,我曾经说到:“最大的收获是找到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这也是最难的”,blogbus团队中有两名研究生分别是人大和浙大的,从研一开始远程协作为blogbus做义工,到现在研三成为blogbus团队的正式成员,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又因为同样的目标而为之奋斗。我们希望象Google那样“Don’t be evil”(不做有害的事),所以在给用户使用表情符号之前,一定要拿到163的授权且注明“www.163.com授权,Rokey设计”;所以team内部会为究竟要不要在用户页面投放广告争论的面红耳赤——其实这些用户都并不知道的,但我知道这个可爱的团队都付出了哪些努力,并且我知道,这些努力都会有什么样的回报。
在blogchina和blogcn正式合并之前,写下这些文字,就算是一次小结或者备忘吧。我相信blogchina和blogcn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因为他们会继续坚持努力,我同样也相信,Blogbus会沿着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并且在各自不同的方向,做出不同的价值。
再次写下那句话:祝中文blog,一路走好。
周轶君:《离上帝最近》
周轶君是新华社国际部的记者,2002年8月,她被派往驻中东地区,成为当时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最早读她的Blog的时候她还没有回国,在充满危险和挑战的地方,她用文字和镜头记录那里的一个个呼吸着的生命。那是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加沙地带,她竟是不愿离开——这需要很多人都没有的勇气。
很多人都很敬佩周轶君,也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仅比我大一岁的女记者竟是上海人——怎么也无法把她和那些流连于淮海路、追逐时尚、矫揉造作的上海MM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人无法想像:那个弱小的女子怎么能在战火弥漫的地方一呆就是两年:加沙、耶路撒冷、希伯伦、约旦河西岸...她和阿拉法特共进午餐、和亚辛促膝长谈、采访巴勒斯坦第一任总理阿巴斯,她在“大事件”的中心感受和纪录,她触摸着战争和流血的历史,她在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或许,那是她觉得是她生命意义的所在。
一直没有机会和周轶君见面,偶尔只是MSN和电话上短短几句交谈,虽然我无法体验战争中生命的感受,但我尊重所有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因为他(她)们永远是在最真实的体验自己的生命,认真而不想有遗憾的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前段时间周轶君说新书要出版社会来上海办些事情,可能有机会一见,我则答应她新书出来在Bus上推荐给Blogger——她有无数的Fans每天去看她的Blog,那么这本书我想应该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下午,接到她电话,说打车过来,结果司机把她送到离我们办公室所在的大厦还有一站地铁路程的另外一个地方,我在地铁出口最后等到她出来的时候,竟未能一眼认出:看到明快的笑容迎面而来才发现是她——从昨天到上海,一路演讲、座谈、接受采访...却没有见有疲惫。和她一起走进Bus的办公室,送给她一件我们自己印的T-shirt,她则送我了她的新书——《离上帝最近》,看到封面选用的照片,我说不是我最喜欢的那张,她说我喜欢的那张被高磊评为“转黑白最差的一张”,呵呵~~我说我只喜欢那两个孩子无邪可爱的眼神,至于摄影水平一直都是菜鸟。
周轶君有过很多极度危险的时刻:她被困在加沙的时候,曾一度失去同外界的联系,当时只有通过网络在她的Blog上传达着自己的讯息,当时高磊也在中东,和新华社的同事们、和所有关心周轶君的人都是通过她的Blog得知她的消息,那个时刻,生死仅是一线之间...本来我有好多问题想问她,在加沙的惊险、对生命的感悟...可是发现后来的谈话中她的问题远比我的要多,她对Blog有很多好像藏了很久的问题,见了我一定要找到答案似的,我也乐意一一作答,只是她还要赶往上海外国语学院做下一场演讲,没有更多的时间交谈,俩人不无遗憾的说以后再找时间交流。后来我忽然想到,要是有机会的话,正式的“采访”一下周轶君,倒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安逸享乐,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精彩,有的人想做出很大的功业,有的人想不断超越自己人生的体验...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诠释。
我敬佩周轶君,为她生命的经历;祝福她,离上帝最近。
香车美女,视觉享受
中午被曹同学拉去人民广场吃饭,顺带还有“见面”,结果传说中的美女原来不过尔尔,为了补偿一下视觉的期待,直奔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看到报道说这次最新奇之处是有二三十款概念车,国产新车也为数不少,果然,给我惊喜的不是那些昂贵的豪华车,而是那些属于未来的钢铁玩具。
一汽的新红旗,没想到有这么气派吧!
一汽的“第一汽车”:
韩国双龙:“龙腾”概念SUV——听着名字就知道被中国给收购了
大众Golf,鲜艳欲滴
拍这个完全是因为韩寒——他参加的上海大众333车队
这辆陆风号称2004全国拉力赛总冠军
车一般,model却不少
我一直很喜欢奇瑞的创新——概念型跑车
本来不想上传日本车的,可是这个概念车确实很“智能”,唉,小日本的东西...
凌志的概念车,一样让人忍不住贴上来
标致的是法国的车,所以才会精巧而妩媚。
Volvo的概念车
雷诺的概念车还有清纯的MM
雷诺的F1,这个model实在不够水准
奥迪的场地是最大的,所有的车都摆上来了
这个不是Model,是来看车的MM,她BF在一边拍照,我觉得还可以,就不等她走开再拍车了(事实上是不断有人在车前拍照)
很喜欢美洲豹(捷豹)的标志
架在高空的MINI,BTW:宝马的展台是我看到最烂的,毫无创意,唯一值得一拍的就是这辆MINI
奔驰 SLR
这是一个世纪的传奇: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奔驰迈巴赫——10年前就开始看到迈巴赫的“概念车”
郑渊洁: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如果选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作家,我想是金庸和郑渊洁;如果说最影响自己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的人,唯有郑渊洁。
自己从小学开始看他那些伟大的童话(除了伟大这两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知道如何分辨虚伪和丑恶,知道了怎么独立思考、去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知道怎么去寻找自己的梦想...有人说“他作品深度和对社会思考的责任感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他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有智慧的人”,他是那种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性情中人,他的文字机智、幽默、生动而鲜活。
我一直认为:从小读他童话的孩子幸运的——在中国酱缸文化和填鸭式的教育下,能读到那些文字就如同在密闭的地窖中有一扇窗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从而身心能够自然、健康的成长。他通过他的童话让我们学会对人性的尊重、对自然的爱护,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他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他是他亿万读者心目中的童话大王。
看了陈鲁豫的采访视频,正如一位网友对郑渊洁的评价:“迎合的东西只能算是娱乐,为了商业目的而配合大众口味,从而丧失自我与突破...而天才们不会去迎合,只会去引领。”
说的对极了。
PS:一直想写些关于郑渊洁的文字,以纪念在那个真实的童话世界的美妙时光,向给我打开心灵之窗的他略表敬意。今天终于写了关于他的文字,虽然,区区数行,不足为敬。
昨天,今天,明天
以下为公元2005年4月19日时间记叙:
昨天
在浦东吃饭,几个老同事见面闲聊,席间偶有八卦,然而对我皆无新闻可言。稍晚,W同学从张江赶来,W同学新加盟盛大网络,一日三餐都在公司随便吃(bus早晚也有这天),过来只是见个面,聊聊天。W同学说,6月份要搬进新房子,“正式”和未婚夫在同一屋檐下,这对她来说,不啻是一个挑战,而我目睹她和前N个男友的分分合合,不禁担心她那个未婚夫最终是不是能够“圆满”,回家之后,W同学发来短信:“Dou,我不能逃跑的,祝福我吧。”
我祝福身边所有人,希望你们快乐幸福。
今天
下午出来的时候接到C的电话,说工作不要了,我说好事啊,你可以有时间去学钢琴练瑜珈打Golf,多好啊!何必不开心呢?坐轻轨到昌化路,和Stonesee一起在“我心飞翔滑翔伞俱乐部”报名后和F同学还有Doreen一起吃饭,大家不免相互取笑一番:我说我差点写篇《都市的孤男寡女》影射F同学,后来怕老爸看到又发莫名其妙的短信给我才作罢~
吃完饭去了著名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个酒吧据说已经开了11年,并且远离喧闹、静静的在一条小巷子里,好像木子美也写到过。我落座后发现,这里虽然简单却别有一番味道,一旁弹吉他的歌手,每个人都可以上去边弹边唱,并且唱的大都是老歌,听着那些老歌很容易让人想起什么,或许一段往事、或许某个身影、或许是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Doreen中间被叫走,剩下我们三个的时候,F同学忽然落泪,一时间我和Stonesee面面相觑,不知何故。这是到上海后第一次出来喝酒,没想到会看到有人落泪,后来才知道,F想起了刚刚去世的奶奶...
我在酒吧想到的,是那首《执着》,时光飞逝,恍然间我们已经走过很多。
明天
W将搬去和未婚夫“圆房”从此开始主妇生活;C可能会去美国住一阵子顺便散散心;Doreen和BF分手相信很快又会有替补;F继续赚钱旅游之外相信也终究会遇到她中意和中意她的他...
自己的明天却很简单:我只想做好现在做的事情,对于未来,远没有了以前诸多的想像,最多也就是和Stonesee一起,去感受一下Flying的自由。
周末的“集体活动”
这个周末,有几件事要做:
周六上午参加上海群众的集体活动,准备在自己的OLYMPUS的标记上面贴上“爱我中华、纪录历史”,政府做政府的事,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虽然是在上海,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加,但几个朋友还有team的小伙子都要去的,老横还算年青人吧——至少在这个时候。
任其他人怎么想,我从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做的话会有遗憾的。
下午去上海展览中心,应邀参加复旦大学和《经济观察报》举办的第十一期“观察家论坛”,演讲主题是“这一切能够持续吗? ——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请的是周其仁、李稻葵、胡祖六等,听听经济学家和鬼子六怎么“畅谈”中国经济,也是件有趣的事。兄弟上午也要去参加“集体活动”,下午也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邀请去听演讲,我们也算是难得周末一见。
周日上午,面试应聘的学生,他们来自交大和其他学校,虽然不一定能一下子找到合适的人(按老横的经验,录用的几率基本上是30:1),但和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之一,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安排有这样的时间。
下午可能会有一家合作方的负责人要见面聊聊?,具体时间未定,希望有顺理成章的收获。
blogcn的小胡同学据说现在每天睡5个小时,且一边工作一边憧憬新的爱情...老横在上海的档期排如此的满,周末竟没有安排寻觅美女的时间,呜呼~~向所有能够事业家庭两者兼顾的人学习。
日出而息

早晨7点钟的一班地铁
早晨从Office出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呼吸到这个时刻户外的空气,也很久没在这个时候看到阳光和人群,竟多少有些陌生。坐地铁回家,洗澡吃早餐,然后再返回办公室。
偶工作的新地方
开始怀念起从20岁开始就一直独享一间办公室的美好时光...大家都不喜欢这种蓝色的隔断,以后要在这个地方呆一段时间了,这也是Bus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最近状态不错,希望能一直保持...我开始相信真的返老还童了。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BSP[之一]:
互联网的魅力,是把知识分享、让信息流动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网络而联接起来,从而体现知识和信息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体验的愉悦。应该让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分享,同时给用户和自己都能够带来体验的愉悦,实现更多的价值。那么,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
首先,我和Blogbus的团队,大家都对Blog充满兴趣,我们对Blog能够记录知识、发布信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着美好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心。所以我们选择了Blogbus,我们想挖掘真正的属于Blog本身的价值,并推动Blog的发展。
我们是因为兴趣而选择了运营一家BSP(Blog Service Provider)的工作。
其次,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服务:基于网络的技术和知识服务,我们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的、不断创新,我们在不断的进步中给用户更多的使用愉悦,并且提供更多的功能应用让户更加方便有效的寻找、收集、发布和交流信息,从而实现网络对用户使用的价值最大化。
给用户提供不断完善的服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再次,我们要把这种服务长久的、不断完善的提供给用户,并且是良性的、有保障的——那就要求我们网站必须是盈利的、而且要保证盈利是持续增长的,只有盈利持续增长的网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供给用户长久和稳定的服务。
但是,我们不会去急功近利或者去幻想一夜暴富——那是不现实也是会损害网站长期利益的想法。
还有,我们要保证团队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员工的个人价值伴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而提升,无论是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有不断的收获;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随着公司的发展也能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健康的、成长型公司所必须做到的。
我希望每个团队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有不断的收获。
最后,我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工作,通过我们提供服务的网站,能给社会起到一些积极的、有益的作用。比如能够力所能及的支持一些公益事业、推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希望Blogbus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最大价值的体现。
PS:
前几天有一次和Goodknight聊天谈到了很多,当时忽然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想把Blogbus.com做成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一家什么样的Corporation。
在和Goodknight聊天之前,自己一直有隐约目标和方向,但从来没有具体的去把它描述呈现出来过,到底,我们想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BSP?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虽然我们认为,中文blog发展至今,没有一家BSP真正的做的称得上很专业、很优秀、用户口碑很好...Blogbus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并且也在不断的进步,然而,究竟具体什么样才是“专业”、“优秀”呢?是什么让自己和Blogbus的团队会选择一起来做推动Blog发展的工作呢?我们所做的价值最终会怎样体现呢?我想我终于可以很清楚的回答这些问题了。
明心见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做什么,做的这些事情的意义所在,那么我想每个人的人生将更有价值,也更加精彩。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2年07月
- 2011年10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 2005年04月
- 2005年03月
- 2005年02月
- 2005年01月
- 2004年12月
- 2004年11月
- 2004年10月
- 2004年09月
- 2004年08月
- 2004年07月
- 2004年06月
- 2004年05月
- 2004年04月
- 2004年03月
- 2004年02月
- 2004年01月
- 2003年12月
- 2003年11月
- 2003年10月
- 2003年09月
- 2003年08月
- 2003年07月
- 200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