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1月, 2005
发布重建
+++关于“发布重建”
从首页上登陆www.blogbus.com,点“管理中心” 到后台管理页面点左边菜单栏最下面一个“发布重建”确认发布重建成功(注意:如果没有“发布重建”,可能看不到自己的blog),每次“发布重建”需要十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视blog内容多少而定),确认发布重建成功(页面有发布成功提示)就可以访问自己的blog了。
Blogbus.Com目前是使用静态发布技术实现用户数据的浏览,在下列情况需要重新发布站点以获得正确的浏览效果:
修改Blog设置;
更换模板或是修改自定义模板代码;
数据导入;
进行某项操作后发现显示效果不正确,并经过相同的尝试操作失败后。
+++首页显示的日志数样式与原来不同
为了更合理地组织内容,日志排序由原来逆向排列改为正向。
表现样式为:
[首页]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此项改进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的不适应,但是在搜索引擎的搜索中会有更大的优势,并在整个实现过程中有所改善。
+++简介显示问题
因为更换了新的编辑器,所以在写新日志及编辑日志时“欲将正文内容复制到简介中时,请点击编辑器右下角“切换到文本编辑模式”按钮,再把要在首页显示的内容复制到简介栏中。如果直接复制则在首页上显示为连续不分行的内容”
+++文件管理中,图片文件缩略图问题
新版对文件管理进行了加强
文件夹有两种,一种是存放文件的文件夹,以列表形式显示;
一种是存放图片的文件夹,以缩略图形式显示。两种文件夹功能相同,只是显示上的不同。
旧的图片文件以统一图标显示如需让旧的图片文件创建缩略图,只需进行“修改”即可。
文件名的后缀在修改时也可以删除,以显得更为美观(这并不影响实际文件,只是显示效果)
+++自定义的模板计数无效
系统模板已全部手工进行了修改,不会出现问题但进行过自定义的个性模板中系统的访问计数无效需进行以下操作:
在index/log/trackback三个里都要放(? /body? 之前。)
+++自定义模板中,页面上“首页”链接无效
请在index和log模板中查找所有的,
如果它的前面没有“? http://? ”,请添加,否则页面上的链接会发生错误。
+++评论数显示为零的BUG
涉及实现方式的一些原因,在首页上不能正确显示评论数。
此项问题已列入修改计划,在稍后修正。
+++设定访问密码的BLOG 用户名输入说明
设定访问密码的BLOG,在进行访问时,会跳出密码输入对话框
在用户名一栏中,必须统一填写“ blogbus ”
请注意:因为整个后台程序都进行了重写,所以发生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尽可能与原来的版本显示相同。由此引起的变化都有其原因
在后台的管理页面右上角有“提交发现的错误和建议”按钮,点击后可直接新开窗口将所发现问题或你的建议进行提交,此程序同时会提交相应的该页面资料,以便管理员详细地查看后修改。
新版推出
刚刚过去的90多个小时里面,Peak和CZ中间有50个小时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办公室转移数据、静态发布、测试系统...蛊和专注也都是忙到凌晨四点才回去睡觉,大家想能够让新版尽早发布,可是事与愿违,中间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更夸张的是:在完成收尾工作的时候,接到电信机房电话要分区割接什么电路,要停止供电大概7个小时,另外数据库的服务器,过两天可能还会中断——简直是添乱啊!
本想新版放上去之后让大家能够尽早试用一下,这下放上之后中间又会中断——可以想像到定是怨声载道了...无论如何,今天新版肯定是要发布了,这半年团队的辛苦,我相信是会得到肯定的。
PS:这篇日志是在内测的最后时间写的,再过1、2个小时,新版就要正式推出了!
古往今来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谁令我朝晚苦苦思量
长在我梦境永恒照亮
令我万千猜想
分不清去向
留下了这个深刻印象
——许冠杰《印象》
“心安即是家”
“是守候,还是若无其事的走开”
“茫然若失...”
“无声无息”
——横戈.MSN签名
古人说:“以诗言志,以词传情”;
今人说:“一曲诉衷肠”;
老横说:“blog想写啥就写啥”!
无他,但求一笑亦无妨。
PS:老横写完此篇blog,忽闻山穷水复天地黯然...宛若七年前诸多场景,一一重现,难道真的是要令老横浴火涅磐、方得再生?又或是令老横从此洒缰无形、身骸自在?
造化间,弹指缘起缘灭;懵懂问,一片痴心何在?
热闹异常
新闻热点、传媒跟踪、社会聚焦、蜂拥而上、热闹异常...这是一个大众精神空虚的时代,这是一个被传媒左右的时代,这是一个失去独立思考的时代,这是一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我们缺乏信仰,所以我们容易盲从。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获知时事和新闻的渠道大都从网上和报纸得来,可是最近无论是网上还是街头的电视里,竟然全被“募捐”、“援救”、“义卖”、“爱心”这些词语所充斥,我如果不知道是东亚海边有一场海难,还会以为是国家正遭受重创,人们要奔走呼号,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呢!
这次东亚海难之前,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是28岁的女青年嫁了82岁的老翁,一拥而上的报道连二人度假的私人时间也不放过,无聊的媒体和无聊的看客在发泄着他们无穷无尽的无聊和空虚;然而一场海啸,则把大家思想又一次的升华:学生们“响应”学校号召纷纷捐款、明星们也出来登台献艺“拔毛募捐”、商人们更不失时机的彰现对社会的责任心,拿出“顶级至尊御用”的QQ号、可以玩遍旗下所有游戏的网络“金牌帐号”为远方受灾的东南亚人民献上一份爱心——至此,这场闹剧来愈演愈烈,几近疯狂。
本来募捐和援助,应是自发之事,在中文的blog圈子也不乏爱心之士在呼告;而象腾讯、盛大、阿里巴巴在此时此刻有此“义举”也不乏是商业和公益相结合的一个创举,虽然是商业的行为但也还有所付出(况且马云和张朝阳捐出的是自己以前的用车);我没有资格提出异议,那样子可能我会被称之为“没有爱心”或者是“愤青”,我也没有资格去怀疑那些人的“爱心”,我更没有资格去揣测政府的政治外交...然而当很多人是“被迫”募捐,“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不得不去回想和思考一些事情。
我们曾经捐了大量的物资包括武器给越南,结果后来在老山前线对面的敌人吃着我们的大米端着我们制造的武器,对准的是我们的战士;我们以战后胜利的大国姿态,没有要日本留给我们满目疮痍的战场一点点补偿,结果换来的是人家对我们资源的掠夺和志高气昂的去参拜神社、篡改历史,甚至现在叫嚣要与中国断交;我们在华人的生命财产、群体安全都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可以无动于衷,可以走形式的抗议两下,然后再去在华人依然受到掠夺和屠杀的地方去“援助”对方——我不知道对方得到援助的人中又会有多少是正在和继续掠杀华人的“暴徒”!在每个捐助者献出你的爱心之前,去看看曾经发生的事情,你还想不想捐呢?有人反对、也有人说我们太善良了,然而我们以为自己真的是“大国”。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风范”,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大国就要忍别国所不能忍,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面子”...可惜,大国不是强国,大国不是能够保护她在海外的儿女,做一个让他们有安全感的母亲;不能让国内的百姓扬眉吐气,以我国家为荣,以我中华为傲;反而我们要处处“养光韬晦”,我们要“忍气吞声”,我们要“大局为重”...我们一直无法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在牺牲着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来博得一时的“发展”和“增长”,我们却只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工厂”。
然而这一切,却是让人觉得欣欣向荣、日新月异——难道这种繁荣昌盛的感觉下包涵的真的是国富民强?
我无法回答,因为只有历史能够鉴证。
政府有政府的目的,媒体有媒体的张罗、商人有商人的用意,然而这些都不妨碍作为个体的个人做出理智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一拥而上。作为个体的我愿意做并且做到的是,是吃饭的时候如果有消毒筷子绝对不去用一次性的;是看到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马上用手机把这个组织的名字记下来,回来后搜索联系;是去支持那些真正在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我们看看日本怎么利用96%从中国进口使用后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看看这次海难印度为什么拒绝国际援助,或许,我们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荒谬的无法去面对子孙后代——我们自己还是一个靠低廉加工赚取外汇、还是靠着毫无节制的浪费大量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国家,我们的教育素质在不断下降甚至高等学府丑闻频传,我们在教育和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少之又少,也鲜见有哪些有责任感的富豪和企业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善举”...然而,我们可以借助别国的灾难来彰显我们的爱心、可以借助捐献的口号来标榜道德——我们是不是有些愚昧和可悲呢?
希望最终我们能真正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之所在,而不是浑浑噩噩、盲听盲从;我希望这不是自己的思维狭隘,而只是一个希望社会进步,国家昌明的普通公民的心愿。
白驹过隙
五年前,在我离开家乡之前,君绝去了美国,那年她十七岁。那时我们泡在网上一个叫做“春秋”的地方,大家虽然不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但却是在同一个城市出生、长大、离开...所以“春秋”是我们在网络上的家园。君绝和“革命战士李”(现在的夜色阑珊)是比我们更年轻的人当中最让人喜欢的两个,然而时过境迁,五年后人和事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五年前,革命战士李还是每年寒暑假都要去新东方学英语的大二学生,还是在校园里和我一起散步谈话时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的自强自尊积极上进的“小李”;五年后,也已经放弃很多初衷的他已经是一家外资公司的业务代表,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出入写字楼的一个白领,并且和女朋友已经象模象样的过着“小日子”,也打算着将来的房子和车子...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做着不断的选择,然而时间在不知不觉在飞快的流逝。
五年前,我的理想是能够去Columbia University,进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经执教的经济系就读(沃伦.巴菲特就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并以此激励自己;而君绝刚刚遭遇美国,我俩谈的最多的,是各自的目标和怎样才能进入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君绝是她的同龄人中非常优秀的,我至今清楚的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二,她电话打到我家,除了开口寒暄了一句“新年好”之后就说“我受刺激了”——那是因为她在同龄人中,从来没有人能够刺激她;我还清楚的记得,电话中她最后说:“我受刺激了,所以要刺激你一下”,那是至今这些年我接到的最开心的一个电话——因为也是这些年为数不多的能够刺激我的事情之一。五年后,当我今天接到君绝打来的电话的时候,我对她说:“当时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然而我们还有新的理想。”或许,其实我们的理想并没有真正的改变。
今天我和小李一起吃饭的时候说起君绝说今年五月回国——从十七岁离家,她还没有回来过。小李颇有些意外,毕竟这个我们都未曾见过面的MM,在以前和朋友讲的故事中,经常的让他们倍感意外。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一些回忆的片段,让我茫然若失、不知所言。
blog怎么被看到的?
“你的blog怎样能让别人看到呢?”
“别人怎样才能看到你的blog呢?”
两个问题看似一样,其实不同——前者是主动把自己blog的内容对外展示,把“触角”伸出去;后者是被外面的“触角”探寻到,信息反馈回来。今天无意中看到南开大学一位学生的blog,让我又想到这两个曾经被问到的问题。
Keso是天极网的顾问,我经常到他那里看一些网摘,今天看到两个有关联的blog:Flypig的blog有篇当blog跨越“六度分割”提到Plex’blog里一件趣事——Plex是南开的学生,一年没有去上《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课,然而考试却考了100分,就写了篇blog“毛概100”,不但把内容陈旧的毛概和教育制度批判了一把,也顺带着把教他们毛概的纪亚光教授也戏噱了一番。(可能是)纪亚光教授心血来潮Google自己名字的时候,看到了Plex的这篇blog,纪亚光教授就在blog上留了言,结果师生之间“不打不相识”,写下了一段blog佳话。
那个问老横问题的人其实想弄明白blog的应用和价值,所以才有疑问。那么以这件事为例的话,就能解释blog的几个显著的特点和功能:Google对blog的友好性(搜索“纪亚光”这三个字,第三个搜索结果就是Plex那篇blog),RSS新闻聚合、超链接引用、“六度空间”原理、信息的交互方式、社会性人际关系的延伸...还有老横这篇blog发布的同时发送给所引用的每个blog地址的Trackback,这样他们(Keso、Flypig、Plex)也知道我的blog里引用和阐述了他们各自blog里的相关内容——这又是一次信息和思想的交互作用。
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自己的blog无法被别人发现——只要你在blogging,你在发布、整理、收集相关你所感兴趣的信息,通过超链接、通过RSS、通过Google,很快你的blog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你也会发现越来越多和你志同道合或者见解不同的blogger,并且你发现blog上的信息,要比网络的其他载体更加及时和真实。
PS:忽然想起来很多人知道老爸老妈也看我的blog,前段时间收到老妈一条短信:“你爸从网上看,估计你和XX不谈朋友了,你一定有你的理由,但要妥善...爱你的妈妈。”我想这个和超链接、RSS、Trackback、Google和六度空间都是没有关系的,只跟亲情有关(老横要是不做BSP,老爸老妈是不会看blog的)——所以,凡事也有例外。
可喜可贺
很多人认为这件事对于blogchina来说是增强了的技术力量,把blogchina的饼画的更大了,也更好跟VC讨价还价,对blogdriver则不是个好消息——国内最早blog托管服务商(Blog Service Provider)之一就此画上了句号。
老横不是这么想的,老横一直相信:变化总是好事情,不管对别人还是对自己。blogdriver的负责人卢亮远在国外,团队则在国内,本身就受到很多发展上的制约,继续做下去没有实质上变化的话,很难讲会有什么大的起色。然而blogchina最初从一家连基本blog服务都不提供的网站,用方兴东给blog起的名字“博客”并冠以“中国”为名硬是一直做到现在,并且渐渐主导了中文“博客”的话语权,这样的本事也不是乱盖的,虽然这样的博客到底是不是blog让人质疑,但是笑贫不笑娼的IT时代让人本就很多无可奈何,谁又说方兴东最后不能最后化蛹成蛾,破茧而出呢?
Keso问:“blogbus到底有没有收购yourblog?谁是blog的第一次收购?”
我说:“我们是收购,人家说是‘并购’,并购算是2家合并,收购是1家吃掉1家,还是有点区别的嘛;但要争这个‘第一’的名分来宣传造势,那当然是另外解释了。”
老冒问:“blog不做成门户做什么呢?”
我说:“不做门户就做blog嘛,既然blogcn、blogchina都要做成门户,那么至少有一家不做门户的吧——大家路子不一样,不妨就按各自的想法做下去,或许各自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一些价值出来,但是最终这些价值是不是和blog有关,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每当变化来临之际,大家的反应和想法未必一样,也是因为角度心态皆不相同。本来忙的想好好写篇blog也一直没时间,可是今天业内发布如此“可喜可贺”的消息,老横无论如何也得码点字出来,好歹也算有些“职业精神”,大家看罢最好也多些“娱乐精神”,能莞尔一笑,才是最好。
PS:或许有人看罢会说:“blogbus现在慢如老牛,新版也是只打雷不下雨,你横戈也没见得做的有多好啊!”是,这个我自然承认,接手blogbus这一年多来,诸多困难在一一克服,进展也确为缓慢,但好歹新版的bus要出来了,或许面貌一新,让人精神一振也未知可否。反正老横早就等不及了——我也是bus的乘客,bus开的这么慢,我也早就也受不了乐!
再等个十来天吧,已经打开引擎,在测试安全气囊了!
控制面板
分类
存档
- 2012年07月
- 2011年10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 2005年04月
- 2005年03月
- 2005年02月
- 2005年01月
- 2004年12月
- 2004年11月
- 2004年10月
- 2004年09月
- 2004年08月
- 2004年07月
- 2004年06月
- 2004年05月
- 2004年04月
- 2004年03月
- 2004年02月
- 2004年01月
- 2003年12月
- 2003年11月
- 2003年10月
- 2003年09月
- 2003年08月
- 2003年07月
- 2003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