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2月, 2004

【横眼看碟】之五:彭浩翔和他的《大丈夫》

我作为港片的拥趸,丝毫不亚于那些自诩文艺青年作为欧洲电影、伊朗、印度电影的拥趸,之所以这样说,我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不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很是自豪的说。
之所以一直想写一点关于导演彭浩翔和他的电影《大丈夫》的文字,是因为无意中看到《大丈夫》DVD菜单中的一段“导演的话”:

“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变。”这是邓小平在九七前开给香港人的一张期票。记得当时我还担心:“那五十年后呢?2046时怎么办呀?”结果,大限未过十分之一,湾仔杜老志****宣告结业。
舞,再不可跳。
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纸醉金迷、香港神话、延续黄金十年余辉的金色年代。就连过去小学社会科课本中经常强调的:“香港水深港阔,是国内跟海外转口贸易的交通枢纽。”亦随着回归祖国及中国加入WTO而优势顿失,东方之珠依然放光,只是已今非昔比。
我的人生,竟始于一个舞台剧的谢幕部分,这经常教我感到不知所措。
杜老志结业,引发我写这个故事。我没到过杜老志,因赶不及亲身体会那个年代。当然,我亦没有赶得上香港经济起飞、鱼翅捞饭的日子;也没有赶得上香港电影百花齐放,人人同时开几组的岁月。对于这些,我充满憧憬,但一切只存活于前辈们的传颂与回忆中。
纵使素未谋面,但《大丈夫》一定程度上,是对这段黄金岁月的一份追悼。正如《文心雕龙》所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导演 彭浩翔

当你看完一部黑色的、调侃的喜剧之后忽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每个故事后面都有另一个故事——那是讲故事人自己的故事。
彭浩翔今年30岁,生于七十年代初的他没赶上香港的黄金岁月,不免时常会感慨生不逢时——虽然他对香港发展的看法也有偏颇,但是还是能明白他那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有了这部电影,这部关于“偷情”的电影。
关于杜老志,我专门去搜了来看,原来是香港鼎鼎有名的夜场——那的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一个灯红酒绿、日日笙歌的时代;象征着一个风月无边、一掷万金的时代...虽然那是一个属于少数人的时代,但却是一个让无数人怀念的时代。
香港的经济近年欲振乏力,无论工商界还是市民,都多有抱怨,并把这些与“九七”联系起来——其实指责和抱怨都没有意义,港人对未来的努力,我想是丝毫不会有所改变的。就象
彭浩翔一样不能说是生不逢时没有成就:年仅30岁的他以前是靠写字为生,在做导演之前已然是圈中颇有名气的编剧、作家,如今的导演生涯刚刚开始已是崭露头角,出手可谓不凡。
彭浩翔说他和夫人经常爱在饭店偷听旁桌的人说话,以此找到很多故事,他还让莫文蔚出演张爱玲的《半生缘》。我去搜索发现,原来很多blogger也有对彭浩翔的介绍:广告壹玖酒吧则早有介绍他的电影和小说,而個人新聞台下世紀再嬉戲写的《大丈夫》最合我心

这部电影着实让人喜欢,从头至尾越看越觉得有趣——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导演处理的手法:把那些经典的桥段一一安插进去,竟是了无痕迹,配上不同电影的音乐,竟也隐喻多多。最后看到曾志伟和毛舜筠夫妻一起看曼联对阿仙奴上半场球赛的时候(隐喻双方斗智斗力结果不分高低),发现自己喜欢港片的原因,尽在它肆意的腾挪戏噱之中了。

浏览数:星期日, 02月 29th, 2004 未分类 5条评论

购书回来

???《商道》?? [韩]崔仁浩 著
??? 号称“亚洲史诗式作品,韩国第一畅销书”:“韩国小说,讲的是19世纪初朝鲜巨商林尚沃的赚钱之道和花钱之道。在韩国这个只有4500万人口的小国,居然卖了200万册,也就是说大概每20个人就买了一本,被三星、SK等公司老板高度赞扬为‘参悟商道最高境界的奇书’”。

??? 《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 著
??? 抚摸历史往往让人沉重,如果是自己亲历的往事,回忆起来则会让人倍觉沉重。前天听
依然说北京已经禁了这本书,我今天去书店居然还能买到,亦是幸事。

??? 《CS之赏金猎手》?? 张硕?著
??? 我不玩游戏——虽然自己的公司是做网络游戏的。除了最早的《仙剑奇侠传》和《金庸群侠传》基本上没再玩过其他的了,不为别的~~太浪费时间。在证券公司的时候电脑部的人给我办公电脑上也装过CS,没有时间玩自然不能练好枪法提高作战经验,上去过几次被马上干掉就再没兴趣玩下去——游戏里没有什么职务高低之分,强者生存没准平时对你不满在游戏里PK一把可以出口恶气呢~
??? 看到
六翼的blog里介绍过这本书,自己对网络上的文字又极是拥趸的,所以也一并买下了。


浏览数:星期五, 02月 27th, 2004 未分类 7条评论

不要和人随便聊天

? 勿在厕所和人随便聊天(ZT)

? 一个周末,我到一个博物馆去参观,一时人有三急,便跑到男厕所里。到了那里,我砰地一声把小间锁上,就准备方便。突然,隔壁的小间里,传来了一个男人的问话:“喂,伙计,你好吗?” 我通常是不在男厕所和其他男人搭话的,但是那天不知道怎的,就随口答道,“还好。” 正当我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要做我应当作的事情时,隔壁又发话了:“你待会儿想干些什么?” 我觉得,这个老兄也友好过分了,哪有这样在厕所单间和人家套近乎的呢?也许他比较孤独吧?于是,我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回答他,“看完展览,就回家。” “你待会儿可以到我这里来一下吗?” 这下,我完全明白我遇上什么人了:要么是个同性恋,要么是个神经病。我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狠狠地回敬了他一句:“无聊!请你别再烦我了。” 隔壁的男人一言不发。我终于舒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神经病,就必须严厉对待。突然,隔壁又传来了话声:“对不起,哥们,我先挂了,待会儿再给你打过去。我这隔壁有个变态的人,总是在那答我的话……”


浏览数:星期五, 02月 27th, 2004 未分类 3条评论

上海行记【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李岱艾(TBWA)和登琨艳的仓库,我看到了我想要的。“仓库生活”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我清楚的记得大菜远远的看到“TBWASHANGHAI”“TEQUILACHINA”时复杂的表情——我想那是她对广告又爱又恨难以忘却的记忆吧。
TBWA在这栋三层老仓库的顶层,顺着墙走过去已经让我们心醉神怡了,谁知道进得门去才知道这家AD公司真的是大牌——不允许随意走动、不允许拍照,只能在门口看看。但是内部设计却不算大气,900m2的空间分割成了几个独立空间(在室内的房间),颜色刻意追求红黑二色反倒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点击小图放大
李岱艾(TBWA)广告公司

从TBWA出来,无意走进旁边另外的一个仓库,谁知道依然马上退出来了,给我指着玻璃门上的标识:【登琨艳工作室】,几个人都是大大意外啊——本来想着连仓库都不一定找的到,谁知道竟找到了苏州河边仓库生活的鼻祖、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的仓库——这里以前是杜月笙的粮仓

从底层望去,让人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畏惧——在那种空旷无人的地方,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上图左:通往二楼的阶梯? 右:二楼的休息区)


二楼上面半透明的屋顶(左图),改造过后仓库的采光还不错,(右图)通向二楼两间员工工作间的旧厂门——那是两扇很有味道的门。

三楼是登琨艳的工作室,通向一个天台和里面的套间。
三楼外面的天台,我想象中这里是可以听到音乐还可以享用到美食的地方。

仓库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或许,只有那些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在回来的火车上,给珠珠一条短信中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登琨艳的会客室(左图),猜猜右图用白色东西围栏起来的是做什么用的?

上海行记【三】:我们去看石库门

在茂隆吃过午饭,珠珠、依然带着我和大菜去看石库门——那里有珠珠童年的回忆

在山阴路,我们努力寻找着历史的印记:

山阴路:瞿秋白和鲁迅就住在附近,兴业坊——川岛芳子曾经住在这里。

鲁迅故居


内山书店

多伦路:左翼作家联盟旧址

浏览数:星期日, 02月 22nd, 2004 未分类 3条评论

上海行记【二】:进贤路上的餐厅

来之前和依然珠珠约好了一起去看老上海的石库门和大仓库,中午她们先安排在一家据说非常有名的“茂隆餐厅”吃饭(听依然说上海众多媒体对这个餐厅都有报道,她来吃饭还几次遇到过大帅哥胡兵)。

事实证明这家餐厅生意真的非常火暴,老板是一位阿婆和依然用上海话聊天我象听外语一样不知所然,幸亏有珠珠在旁做翻译:阿婆说香港等地很多媒体过来采访都被她拒绝了还有人过来想合资扩大规模她也没答应——其实我看是不用答应的:一共5张台来的晚的就要在外面等,我们只点了5个菜1个汤结帐的时候居然200多(菜的确是地道的上海菜,可怎么也不值那么贵吧)~~我暗下决心如果依然她们来郑州的话我一定带她们去“航天”——如果要绘“郑州美食地图”的话我会第一个把“航天”推荐上去的,物美价廉、美味卫生,同样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口口相传的一个好去处(价钱却只抵茂隆的三分之一)。

我们点的全都是这里的招牌菜:油爆虾、红烧肉、酱鸭、纯肉百叶汤……
回来用Google搜索才知道原来进贤路上还有一家和茂隆齐名的餐厅“”,看来上海的大街小巷中好去处还真不少,等依然的“美食地图”早日出来,我就按图索吃一路吃将过去了~~。

浏览数:星期日, 02月 22nd, 2004 未分类 5条评论

上海行记【一】:浮光掠影

下车直接去了华师大,匆匆而过,没拍到什么好PP

除了以前用傻瓜机拍过的一张金茂以外,这次拍的这张上交所自己也是蛮喜欢的:


一直
对地铁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虽然以前也拍过

浏览数:星期六, 02月 21st, 2004 未分类 3条评论

在路上

兄弟说的那样,每次出门的时候我会带几份报纸和一本书——对我俩而言,在路上是最佳的阅读时间。

不过这次在去上海的火车上,除了看《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还有两件有趣的事。

收到依然短信:

依然:在和鹌鹑FB呢,我说了你的粉,她说就让你明天去火车站送行吧!
横戈:我看看吧……这个粉是你强加给我的;我只是在拍卖会上听你们很是推崇,有点好奇…罢了。见都未见过,何从粉起啊何从粉起?

横戈:希望她在博上把那心情啊、路程啊、点点滴滴啊,都写下来,回头啊出传记。

依然:哦,是好奇啊?不是美女,那就看博神游吧!
横戈:美女啊太多啊,不稀罕啊!我最稀罕啊,是成为驴啊。

横戈:你们FB啊,我就不凑热那个闹了,在火车上啊在路上,是阅读的好时光啊。
依然:已够热闹了,你阅读吧,看一本有意义的书真好。

横戈:还以为你会认为我在看《离骚》or《诗经》呢,呵呵~我等着能粉起来,帮忙出传记。
依然:天读那人别吓我,告诉鹌鹑了,她手发抖心发颤,激动啊!

横戈:你开始胡言乱语了,“天读那人别吓我”,这句我几近心憔神悴,如我愚顿者,不明乎不懂也。
依然:你理解力差,我的表达一般没问题。

横戈:刚刚发现~~~下铺的两个中学老师,一男一女,在研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娓娓低语,甚是投入。
依然:那你也顺便陶冶一下嘛,哈哈,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你真幸运。

下铺的一男一女分别是郑州一中、二中的语文老师两口子,开始没注意,后来看他们说的投入,什么“这才是诗的意境”、“黯然消魂派”才明白真的是在“坐而论道”,看着一对年轻的老师夫妻在车上窃窃私语只为诗,顿觉温情倍生。相比之下我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则略嫌功利了——然而我觉得这份报纸是继《南周》之后中国最具报业精神的报纸了。


浏览数:星期六, 02月 21st, 2004 未分类 3条评论

CNblog开始电子商务了?

呵呵~~其实是用“衣酷”的T恤来为blogger做宣传,真的说电子商务应该说是http://www.eaku.com才对。

很欣喜看到这样的结合:blog其实有着和各种结合、推广、应用的可能。最近似乎中文blog沉寂了许多,但是相信跃跃之心并没有平息——也许喷薄而出之前都是沉寂的,这种等待和积蓄的状态是最难熬的。

周末去沪如果有时间的话,拿件T恤也蛮不错的——这次有得选了,不会全都是M号的了。


浏览数:星期二, 02月 17th, 2004 未分类 5条评论

书非借不能读也

下午在易趣上拍了件东西,拍品的截止时间是下午六点,看着时间还早,就出了大厦去英典书店,想看看几本书到了没有:欧阳应霁的《设计私生活》和《回家真好》、王蒙的《青狐》、贾平凹的《废都》(全本)…….

结果买了三本欧阳应霁,《设计私生活》、《回家真好》和《两个人住》,外加一本《书城》。

其实自己现在还有逛书店的心情实乃难得——无论是书还是DVD,大抵买了回家是不看的,可以还有买的念头,觉得自己好生的BT。说书非借不能读是假,现代人心情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是真的。这几本欧阳应霁,估计不知道是在去哪儿的路途中才能有空翻看了,跟兄弟一样,在路上现在是我最大的阅读时间。


浏览数:星期一, 02月 16th, 2004 未分类 5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