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8月, 2003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词:黄家驹 曲:黄家驹

今天我 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

多少次 迎着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浏览数:星期四, 08月 21st, 2003 未分类 1条评论

天黑黑

浏览数:星期四, 08月 21st, 2003 未分类 2条评论

外星访客今日光临

今天在自己的blog里面看到“友好”这个名字,一下子冒了一头的汗——友好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和地方忽然出现,然后又石沉大海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如果让我评说一下在网上认识的各色人等中最有外星气质的,我一定脱口而出:“那个叫‘友好’的!”

话说四年前登陆Internet,在一个叫“春秋”的地方~~~~~那是亘古以前的事情了,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有的后来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至今还有联系,“春秋”里面最最有趣的那帮老茄子,大都是认识的,哪怕再深藏不露的,也都出来见过光,唯一保持“外星气质”的只有这个叫“友好”的:他(她)忽男忽女、忽远忽近的和春秋的大侠们打成一片并且不亦乐乎,那时候友好还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很有童心童趣很爱扮成熟很蛮不讲理总之是很可爱的,可是后来慢慢的...随着每个BBS不可避免的规律,春秋也逐渐没落友好也渐渐的失踪了——只是偶尔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和地方忽然出现,然后又石沉大海销声匿迹无影无踪...虽然断断续续的好象知道他(她)结了婚(嫁了人)有了(生了)孩子,但终究是失去了踪影,有时候也恍惚间已经忘却了好象有过这样一个外星气质的网友曾经在网络上存在——可是他(她)偏偏就在你每次快要忘却的时候跳出来Show一下证明给你看“友好”这个ID是“精神上”漂浮在宇宙空间中的。所以,每次看到“友好”这个名字我会等同于看到“UFO”一样,很是希奇。

其实不用说大家猜也猜到了:这个ID应该是个存活于宇宙当中的雌性动物——雄性的哪儿有这么善变的?不过无论雌雄我还是很高兴的看到这个ID依然存活着,这至少可以让网事的记忆更加真实一些。

写下这些文字,怀念在“春秋”的日子,怀念那些网路上遇到的朋友。

浏览数:星期三, 08月 13th, 2003 未分类 2条评论

《笑傲江湖》,一本我读不懂的书

《笑傲江湖》,一本我读不懂的书?
??????????????????????????????????????????? ?? ? 莫之然 于2003-08-05

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拍砖的意思,你知道,有些时候你想说的东西太接近你自己的感受,所以你就累的举不动砖块了。
应该说,如果我很理性地去评论的话,这是金庸十五本小说中真正的第一本,第一本的意义在于我似乎能够看到金庸爷爷(请允许我这么说)是在给我们推心置腹地谈一些自己的牢骚,他在发牢骚的时候,向我们推荐了一个人。
没错,一个人,我觉得金庸说了很多很多万字写成了十四本书,其实就是在推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令狐冲,他不是大侠也不是剑客,和岳不群林平之东方不败他们不同,他不是一个符号,他是一个人。我总觉得,他代表了金庸最终想说的一些东西。如果还有一个人,她可以叫任盈盈,但她是金庸的理想的女子,而不是他理想的一个代言人。
可悲的是,长久以来我却没有真正读懂过这本书。
第一个读不懂的人是林平之,我以为是金庸小说中最为悲惨的一个人,悲惨不在于他的经历是如何凄惨不幸,而在于他一开始就已经被作者遗弃了,他必须做一个坏人。
读不懂林平之,那个时候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林平之一定要家破人亡,一定要讨岳灵珊喜欢,喜欢了还一定要被迫地娶给她,娶给了她还一定要杀死她,林平之的悲哀在于他根本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他拜木高峰为师是迫于无奈;再拜岳不群为师是因为他不谙江湖凶险;他和陆大有比武,是因为岳灵珊喜欢他,但他根本不被师兄弟喜欢;他和岳灵珊成亲,是因为他要逃过岳不群的追杀;自宫练避邪剑法,是因为仇深似海,不得不报。
但他被毒瞎了眼睛是为了什么,他性情大变,杀了岳灵珊又是为了什么,他真的那么恨令狐冲,非得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吗?
也许故事可以这么写:林平之自宫练剑后,上青城山挑了青城派,然后回到了岳灵珊身边,大仇得报,性情也平复,也许不过只是想见见曾经心爱的人,然后绝迹江湖,不再出现。
也许故事还可以这么写:林平之最后不是关在西湖地下,而是死在君子剑下,也许他仍然性情大变,只不过人既黄泉两隔,小师妹或许还会时时惦记着他,令狐少侠或许还会叹一口故人之情。也不至于最后人神共愤,死不足惜。
不过那个时候,这样可笑的想法我确实想过,也只能说明我那个时候还没有读懂这本书,很久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林平之的结局就应该是这样的,金庸的理想国确实容不下他。
既然容不下林平之,那么岳灵珊自然也该死,当然她要死得恰到好处,正好倒在了令狐冲的怀里。这个我第二个读不懂的人。
其实,我本来是明白金庸写他就是在宣扬道家无为的思想,令狐冲就是一个躺在恒山的小瀑布旁边喝酒打哈欠的一个大师兄,一个永远很潇洒的人,我只是惊讶这种“无为”和“而作”之间的联系。
令狐冲被罚上思过崖是很倒霉的,但是他却在那里学会了独孤九剑;他内力全失是很不幸的,但是他却因此学会了吸星***;我始终认为,令狐冲对华山门徒这一空头衔的依恋,完全是金庸在小心翼翼地怕碰坏了自己的金娃娃,然后令狐冲终于摆脱了初期的落魄和潦倒,潇洒地行走江湖。
潇洒,是令狐冲的概括,但却是一种不敢意淫的潇洒。
我常常想,如果被灭门的是令狐冲而不是林平之,他还能这么潇洒吗?如果风清扬没有传他独孤九剑,他还能这么潇洒吗?如果他阴差阳错没有遇见向问天和任盈盈(机缘巧合他偏偏都碰上了),只怕早当了任我行脱出生天后第一个掌下亡魂。他和林平之完全就是两个极端,林平之小心翼翼地做了一切,为什么最终结果却是完全相反的?
我领会到的第一层解释,是因为大部分喜欢《笑傲江湖》的人总是把自己代入成令狐冲,跟着他吃了前半本书的苦头,最终是乐意去享受仗剑江湖红颜依人的潇洒滋味的。但我却偏偏老是在找着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于是我找到了林平之。一个开始有些让人乏味的人。
这里并不是说我和他一样不幸,而是我一开始就感觉到了他一定是一个卖力不讨好的角色,总是会为人所疏远,但是在他讨饭的那一段,那个可怜巴巴的少爷不能不打动我的同情心。还有硬气不肯下跪的一段,更有像岳灵珊刻苦练剑的一段。
他的资质不能不说是平常的,但他的刻苦却能够打动我。那个时候,总是满书乱翻,想找到一些关于林平之的篇章。
但他出场的时候却是一个公子哥儿们,这样的形象,自然让很多人讨厌。
也许衡山下师弟师妹们谈论大师兄的语气让人神往,但那个时候我真的一点也不喜欢令狐冲,不喜欢他滥交狐朋狗友的那种醉汉神态,甚至觉得他义救或者说是智救仪琳小师妹也是作者在故意贴金。你可以说我很迂,但那个时候我在书外的世界是一个好孩子,刻苦的好学生,只是会偷偷地小小叛逆一下,比如翻一翻《笑傲江湖》。那个时候,我很讨厌像令狐冲那样的,所谓社会上不干不净的人。
想通这一切是后来的事情,那个时候在我的身边发生了一些变故,然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是很幼稚的,这种感觉人生时常会有,比如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被某个玩得狠又比我有权的上司黑了一个透心凉。
整个高三我都在无所事事中度过,不是不想上大学,何况我的眼光还很高,但是高考好像突然变得无所谓了起来,从一个还很单纯的孩子眼光看来,经历一场对大人来说根本就是小事的挫折足以把整个社会都抹成黑色的。
懒到了极点的好孩子也是会堕落的,然后他或者她就不再是年级上的第一名了,也没有了优等生理应有的待遇,当然以前被忽视的落寞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我不为年级上各个层次的同学所容,其实我当时懒到了不想关心人情冷暖,只是喜欢一个人躲在寝室里面睡觉逃课,或者一个人在家偷偷喝老爸的藏酒,或者听随身听,听《Sunset Boulevard》,那时候不知道那个对着好莱坞的富人区骂娘的歌手叫Alan Campelle,更不知道他骂完了之后继续当一个已经很老的过气女明星的……那个词不好意思说。
最后一模二模都下来了,班上惨呼一片。拿到卷子,同座的女孩子眼睛马上就红了,我还安慰她。仍然幼稚地满不在乎地乱看书,我居然也会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翻杜拉斯的《英国情人》,那些书中就包括了这本《笑傲江湖》,是周末熬夜看的。
但看着看着就哭了。
我终于开始喜欢令狐冲了。
令狐冲其实是一个很会哄人开心的一个人,岳灵珊不用说,仪琳是会永远游走在“掌门师兄”和“令狐大哥”之间的,绿竹姑姑任盈盈也第一眼就看上了他的豪爽,换个人就不一定了。何况他还能让田伯光这样的人与他称兄道弟。令狐冲也是一个从来就没有什么打算的人,这一点和我那个时候很像,开开心心地活着,什么都不想,有一天算一天,要这么多打算干什么。很喜欢令狐冲躺在一块很平整的岩石上晒太阳的样子,他是一个真正无拘无束的人。其实他并不是想学吸星***的,也不是真的想当什么掌门人的,他是一个顽皮的大孩子,从来就没有长大过。是金庸爷爷(请允许我再这么称呼吧)精心为他架空了一个世界,一个风波险恶,却只有他能够一直这样平平安安度过的世界。五岳剑派在内讧中死得差不多了,任我行什么的了不起了一段时间的人物也死了。只有令狐冲还能挽着任盈盈的手,去看春天的桃花和秋天的菊花。
究竟什么才是金庸的笑傲江湖呢?刘正风和曲洋合奏了一曲然后死去了,死在了不知己的杀手和死在了知己的面前,最可悲最小丑的还是左冷禅。莫大仍然在拉他的《风求凰》,他才不管谁是衡山派的第一呢。而君子剑和林平之还在处心积虑地找剑谱。
“这次数学你又考了多少分?”新的第一名笑眯眯地问我。
——其实那不是剑谱啊,那不过是曲谱,名字叫做《笑傲江湖》。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他会和我一样明白,其实正是老师们十分喜欢我们这样在一分两分上厮杀得你死我活,他们只需要对我们三年的时间和最后一个分数负责,之后的任务还是我们自己。
所谓的自宫其实是武林高手速成的一道门槛,而《葵花宝典》练到了终极,我惊讶的不是东方不败诡异的装束,而是他对权力无所欲求的倦怠眼神,那就是修炼宝典最终的结果吗?
当然那个时候很多参考书也起类似的名字的。
读懂林平之又过了一段时间,那次高考,老的新的优等生们居然无一例外地马失前蹄,班上居然只有最无望的我考上了所谓的卞大。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所以啊,林平之,其实你急什么呢?
然后暑假很快过去,之后是匆匆忙忙的第一个学期,生于南国的我见到了平生第一次下雪,满天飘雪真的很美。下雪的时候,我躺在有暖气的寝室里看我的《笑傲江湖》,雪把整个学校都覆盖了起来的时候,我叫上了几个哥儿们去打雪仗。
班上其他的人在自习室和图书馆里继续当林平之,我承认,这里压力实在很大,大到我都有点怀疑《此间》有些情节的真实性。比如每次考试之后,人人都在比较你的我的他的GPA点数,大一便有人去上新东方的GRE,好像个个都想到西域去留学。
其实,令狐冲也罢,林平之也罢,你读的时候你才是他们,书外我们大家不过都是路人甲路人乙。金庸以前没钱没名的时候他也潇洒不起来,他不得不去当林平之,只是他是一个很可爱的老顽童,他自己潇洒起来之后就想写一个很潇洒的世界里面一个很潇洒的少年。那个世界没有历史也没有年代,那个少年喜欢结交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也有一个和他一样愿意浪迹天涯的女朋友。而我们就该看了书然后一笑了之,正事儿还多着呢,管这些干什么?
说到了底,读不懂的终究还是人生。

浏览数:星期四, 08月 7th, 2003 未分类 7条评论

如何是道?

异日,问南泉:“如何是道?”
南泉曰:“平常心是道。”
——《佛光禅藏.景德传灯录卷第十》

近日在读《心经》,缘起春节:海南、三亚、南山寺。
在绵延数百米长的石壁上,刻的就是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多人抚着有半人高的石刻字在照相,我也一样。不过我伸手抚着的那个字是“舍”。

有人说人生下来的时候手是攥紧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想抓住什么东西、想得到些什么,无论是金钱、荣誉、地位、爱情...可是死去的时候手却是伸开的——因为你最终都要舍弃、什么都带不走。然而世间的人们偏偏一生中都是在忙忙碌碌中追逐或者是被追逐,想去得到自己应得的或者别人的东西。

《心经》二百六十字,只求一个“舍”字。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金庸说“看破、放下、自在”,不能“放下”怎么又能“自在”呢——他老人家晚节不保,说到但是却做不到,所以还是不能“大自在”。丘处机说“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那是真正做到了,所以那是“长春真人”。我等凡俗,又有几个能真正“看破、放下、身不辱”的?平常心...又有几个能够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贪婪、刚愎、虚荣、自私...又多少人能堪破的?太多的人想去占有而没有想过去付出——无论是时间、精力、感情、真诚...没有付出你有怎么能够得到?聪明乎?愚钝乎?大多自己觉察不到罢了...付出即舍得——有“舍”才有“得”。

静观身边人或事,想不明白的是所为何由:一得一失间,很多人不知去如何计算。诚然,各自做人做事衡量的标准皆不尽相同,然而大道是通的啊——不通则就是错。如同每次都想靠“出奇制胜”的肯定无法成就大的功业一样,不知道反省自身的如何又能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

年少轻狂的时候不知道“放下”,一味的奋勇抢先不甘人后,虽然傲视同龄可是到有了“障”——也就是一切都停滞不前的时候:知识、思想、事业...只有“放下”才能去攀登新峰——蓦然回首,忽然发现当时的放下以后是多么的轻松。慢慢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嘻嘻`~),平常心去看待很多事,则会省去很多的烦恼。

不过,离佛法所云:“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自己也还是凡夫俗子一个,那个境界太遥远了,可能这辈子都达不到。不过,有颗平常心则是通达之道、明智之法。

平常心,你能做到吗?

浏览数:星期一, 08月 4th, 2003 未分类 6条评论